〔台灣省自然生態保育工作計畫〕

fish.gif logo
∼蓋斑鬥魚( 台灣鬥魚 )保育∼
fish.gif logo

◎全文索引

〔摘要〕 〔壹、前言〕 〔貳、文獻探討〕 〔參、執行情形與成果〕
〔肆、檢討與建議〕 〔伍、結論〕 〔陸、參考文獻〕  

蓋斑鬥魚 蓋斑鬥魚

本文件資料來源:〔臺灣省加強自然生態保育工作專輯-蓋班鬥魚生態與復育〕
        台中縣山城生態環境維護協會
        (大甲溪生態環境維護協會) 印行
        台 中 縣 政 府 農 業 局   補助
        [ 依據台中縣政府86.02.17八五府農技字第039485號函 ] ▲回到索引
研究人員:
 * 詹見平   台中縣新社鄉東興國民小學校長   *
 * 吳世霖   台中縣新社鄉東興國民小學教導主任 *
 * 吳世能   台中縣新社鄉東興國民小學總務主任 *
 * 陳瓊如   台中縣石岡鄉土牛國民小學教師   *

〔摘要〕

  本 會 承 台 灣 省 政 府 農 林 廳 及 臺 中 縣 政 府 補 助, 進 行 蓋 斑 鬥 魚 復 育 及 保 育 研 究 , 自 1991 年起 調 查 分 佈 現 況 及 進 行 復 育 可 行 性 評 估 研 究 , 1992 年 起 開 始 進 行 復 育 及 保 育 工 作 , 自 1994 年 起 進 行 野 放 嘗 試 , 截 至 本 ( 1997 ) 年 止, 已 略 有 成 果 , 尤 其 本 縣 原 本 沒 有 本 種 之 處 , 現 在 已 有 數 點 存 活 成 績 可 觀 ,

本 縣 近 年 來 野 放 、 擴 散 地 點 為 :

  1.大林國小附近二處。
  2.東興國小附近二處。
  3.下水底寮附近一處。
  4.新社鄉公所附近一處。
  5.中科國小附近二處。
  6.自由國小烏石坑分校附近一處。
  7.東勢國小附近一處。
  8.土牛國小附近二處。
  9.石岡國小附近一處。
  10.東寶國小附近一處。
  11.永安國小附近一處。
  12.大里國小附近一處。
苗栗縣近年來野放地點為:
  1.內灣國小附近一處。
  2.雙連國小附近一處。

南投縣近年來野放地點為:
  1.地利附近一處。
  2.埔里附近一處。

新竹縣今年野放地點為:
  1.竹東市附近一處。

    以 上 共 計 21 處 , 使 臺 灣 地 區 之 蓋 斑 鬥 魚 之 生 存 及 繁 殖 已 大 為 提 昇 機 會 。 筆 者 等 近 年 來 於 台 中 縣 各 溪 流 附 近 尋 得 適 合 蓋 斑 鬥 魚 生 存 之 棲 地 十 數 處 實 施 野 放 , 其 中 有 六 處 目 前 存 活 情 形 尚 佳 。 本 計 畫 期 望 本 種 在 本 縣 將 能 由 目 前 的 「 點 狀 分 佈 」 , 改 善 為 「 帶 狀 分 佈 」 , 若 干 年 後 期 望 本 種 能 恢 復 過 去 的 「 面 狀 分 佈 」 , 以 恢 復 其 昔 日 生 機 。

▲回到索引


蓋斑鬥魚( 台灣鬥魚 )保育報告

蓋斑鬥魚 蓋斑鬥魚的泡巢
蓋斑鬥魚
蓋斑鬥魚的泡巢

〔壹、前言〕

    一、緣起:

    蓋 斑 鬥 魚 Macropodus  opercularis  ( Linnaeus ) 原 產 於 中 國 南 部 、 海 南 島 、 中 南 半 島 及 台 灣 , 1868年 由 P. Carbonier 氏 當 做 觀 賞 魚 移 入 法 國 , 此 後 即 傳 入 西 歐 、 南 北 美 與 日 本 。 台 灣 地 區 過 去 曾 廣 泛 分 佈 於 西 部 及 蘭 陽 溪 流 域 一 帶 之 中 低 海 拔 地 區 , 近 來 除 少 數 地 區 外 , 已 屬 罕 見 。 行 政 院 農 委 會 於1990年 八 月 卅 一 日 以 七 十 九 農 林 字 第9030373A號 公 告 , 將 之 列 入 「 珍 貴 稀 有 保 育 類 野 生 動 物 」( Rare  valuable  species ) 予 以 保 護( 農 委 會 ,1990 ) 。

    鑑 於 此 , 於1991年 筆 者 等 著 手 調 查 「 蓋 斑 鬥 魚 」 的 分 佈 現 況 、 進 行 生 態 學 研 究 、 復 育 可 行 性 評 估 、 規 劃 保 護 區 可 行 性 評 估 等 分 析 , 期 望 能 為 蓋 斑 鬥 魚 尋 得 復 育 之 良 策 。

    經 筆 者 等 於 民 國81、82、83等 三 年 來 蒙 臺 灣 省 政府 農 林 廳 補 助 經 費 研 究 , 已 尋 得 十 餘 處 處 野 外 仍 有 「 蓋 斑 鬥 魚 」 生 長 之 場 所 , 及 十 處 以 上 將 來 可 推 廣 繁 殖 之 場 所 , 並 已 開 始 嘗 試 野 放 , 對 復 育 工 作 成 功 之 機 會 已 顯 著 增 加 ; 此 外 又 蒙 臺 中 縣 政 府 補 助 經 費 編 印 「 蓋 斑 鬥 魚 生 態 與 復 育 」 專 輯 。

    前 年 再 蒙 臺 中 縣 政 府 依84.03.28八 四 府 農 技 字 第 七 三 四 三 三 號 函 補 助 經 費 進 行 保 育 工 作 , 截 至 九 月 底 止 又 再 擴 散 十 二 處 , 對 臺 灣 地 區 之 蓋 斑 鬥 魚 之 生 存 及 繁 殖 已 大 為 提 昇 機 會 。

    去 年 度 及 本 年 度 臺 中 縣 政 府 再 度 補 助 研 究 經 費 , 主 要 著 眼 於 魚 種 保 存 與 魚 苗 野 放 , 截 至 本 年 度 六 月 底 止 , 已 略 見 成 果 。


  二、執行目的:

1、預期效益:
    繪出最新之台灣地區蓋斑鬥魚分佈圖。
    繼續報告蓋斑鬥魚之生態。
    增設種魚繁殖池二池。
    擴散蓋斑鬥魚:台中縣十二處、南投縣一至二處。
    找出蓋斑鬥魚之最佳繁殖條件;設法提高產卵率、孵化率及成活率。
    野塘放流。

2、本年度計畫目標:
    繼續深入調查台灣的蓋斑鬥魚分佈
    復育及保育台灣的蓋斑鬥魚。
    除已知的地點外,再尋找適合復育蓋斑鬥魚之場所。
    尋找最適合蓋斑鬥魚繁殖的環境條件。
    設法增進繁殖技術。
    設法提高產卵卵數。
    設法提高孵化率及成活率。
    增設置種魚繁殖池。
    於台中縣、苗栗縣、南投縣、新竹縣適合蓋斑鬥魚生存處放養魚苗。
    鑑定各型是否同種?若為同種則實施混交,以增加「型」。
    實地野放。

▲回到索引

〔貳、文獻探討〕

    蓋 斑 鬥 魚 的 研 究 史 有 助 於 瞭 解 前 人 努 力 的 經 過 , 同 時 可 藉 過 去 的 基 礎 找 尋 來 日 奮 鬥 的 方 向 ; 本 章 擬 就 國 內 外 關 於 蓋 斑 鬥 魚 的 研 究 簡 要 敘 述 。

    一、國外的研究

    蓋 斑 鬥 魚 早 在 1868 年 , 即 由 P. Carbonier 氏 當 做 觀 賞 魚 移 入 法 國 , 此 後 即 傳 入 西 歐 、 南 北 美 與 日 本 。

    木 村 重 早 於 1937 年 發 表 中 國 產 鬥 魚 科 魚 類 研 究 , 為 最 早 的 有 關 鬥 魚 科 Anabantidae  魚 類 之 研 究 報 告 。

    文 錫 禧 1981 年 發 表 「 香 港 的 淡 水 魚 類 」 , 報 導 香 港 之 鬥 魚 為 歧 尾 鬥 魚 Macropodus opercularis(Linnaeus ) , ( 列 入 攀 鱸 科 ) ; 另 提 及 中 國 鬥 魚 有 2 種 , 另 一 種 為 圓 尾 鬥 魚 ( M. chinensis ) 。

  日 人 川 那 部 浩 哉 、 水 野 信 彥 於 1989 年 發 表 日 本 的 淡 水 魚 , 報 導 鬥 魚 科 魚 類 1 科 2 屬 2 種 , 分 別 為 中 國 鬥 魚 ( 圓 尾 鬥 魚 ) Macropodus chinensis 及 蓋 斑 鬥 魚Macropodus opercularis。 圓 尾 鬥 魚 之 原 始 分 佈 為 洛 東 江 以 西 之 朝 鮮 半 島 西 部 至 長 江 以 北 之 中 國 大 陸 。 日 本 則 於 1914 年 自 朝 鮮 半 島 移 入 , 目 前 於 日 本 已 分 佈 於 關 東 、 濃 尾 、 岡 山 、 新 瀉 、 長 野 各 地 且 能 自 然 繁 殖 。 蓋 斑 鬥 魚 自 然 分 佈 為 我 國 福 建 省 以 南 、 台 灣 、 東 南 亞 北 部 諸 島 。

    二、國內的研究

    陳 兼 善 於 1969 年 撰 「 臺 灣 脊 椎 動 物 誌 」 報 導 臺 灣 地 區 產 鬥 魚 科 2 屬 2 種 , 分 別 為 攀 木 魚 Anabas scandens ( DALDORF ) 及 鬥 魚 Macropodus viridiauratusLACEPEDE,Polyacanthus operculatus (L.) 及 M. filamentosus OSHIMA 均 為 後 者 異 名 。 陳 氏 認 為 攀 木 魚 分 佈 於 華 中 、 華 南 、 海 南 島 及 台 灣 。 而 鬥 魚 在 台 灣 之 分 佈 為 : 台 北 、 台 中 、 羅 東 , 而 在 世 界 之 分 佈 則 未 提 及 。

    曾 晴 賢 於 1986 年 發 表 臺 灣 的 淡 水 魚 , 報 導 鬥 魚 科 1 科 3 屬 3 種 , 分 別 為 蓋 斑 鬥 魚 Macropodus opercularis ( LINNAEUS ) 、 攀 鱸 Anabas testudineus ( BLOCH ) 及 三 星 鬥 魚  Tricogaster    trichopterus ( PALLAS ) 。

    沈 世 傑 、 曾 晴 賢 、 熊 致 遠 等 1991 年 探 討 臺 灣 地 區 病 媒 蚊 防 治 用 土 產 魚 類 的 調 查 魚 類 發 現 : 蓋 斑 鬥 魚 為 病 媒 蚊 的 最 佳 剋 星 ; 同 時 引 用 前 人 文 獻 指 出 蓋 斑 鬥 魚 原 產 於 中 國 南 部 、 海 南 島 、 中 南 半 島 及 台 灣 ( 包 括 琉 球 ) 。 在 臺 灣 之 分 佈 則 在 中 央 山 脈 以 西 ( 包 括 蘭 陽 地 區 ) 之 中 低 海 拔 一 帶 , 原 本 廣 泛 分 佈 , 但 在 1991 年 該 調 查 顯 示 , 僅 剩 下 少 數 地 區 尚 有 點 狀 分 佈 。

    行 政 院 農 委 會 於 1990 年 八 月 卅 一 日 以 七 十 九 農 林 字 第 9030373A 號 公 告 , 將 之 列 入 「 珍 貴 稀 有 保 育 類 野 生 動 物 」 ( Rare valuable  species ) 予 以 保 護 。

    筆 者 等 自 1991 年 起 依 據 台 灣 省 政 府 農 林 廳 80.9.26. 八 十 農 技 字 第 8454 號 函 補 助 , 調 查 台 灣 地 區 蓋 斑 鬥 魚 的 分 佈 現 況 、 進 行 生 態 學 研 究 、 復 育 可 行 性 評 估 、 規 劃 保 護 區 可 行 性 評 估 等 分 析 , 期 望 能 為 蓋 斑 鬥 魚 尋 得 復 育 之 良 策 。 經 筆 者 等 一 年 來 之 努 力 , 已 尋 得 9 處 野 外 仍 有 「 蓋 斑 鬥 魚 」 生 長 之 場 所 , 及 十 處 以 上 將 來 可 推 廣 繁 殖 之 場 所 , 並 於 1992 年 6 月 提 出 「 台 灣 地 區 蓋 斑 鬥 魚 生 態 及 復 育 評 估 研 究 」 報 告 。

    1992 年 7 月 起 ,農 林 廳 繼 續 依 據 81.8.27. 八 一 農 技 字 第 七 八 二 六 號 函 補 助 大 甲 溪 生 態 環 境 維 護 協 會 由 筆 者 等 進 行 蓋 斑 鬥 魚 復 育 及 保 育 工 作 , 迄 1993 年 6 月 底 止 又 另 尋 得 三 處 野 外 有 蓋 斑 鬥 魚 之 處 , 得 知 台 灣 尚 有 12 處 野 外 尚 有 本 種 魚 類 , 自 1995 年 起 , 本 種 的 復 育 、 保 育 研 究 經 費 改 由 臺 中 縣 政 府 補 助 , 經 多 年 調 查 , 又 找 到 宜 蘭 等 地 仍 有 部 份 種 魚 , 對 復 育工 作 更 為 有 利 , 目 前 本 項 工 作 仍 在 進 行 之 中 。

蓋斑鬥魚之地理分布圖
蓋斑鬥魚之地理分布圖▲回到索引


〔參、執行情形與成果〕
1、重要工作項目:
重要工作項目預定 工作比重﹪ 預定進度 八 十 五 年 八 十 六 年 備註
07--09月 10--12月 01--03月 04--06月  
蓋斑鬥魚分布調查 20 工作量或內容 第一季野外調查 第二季野外調查 第三季野外調查 第四季野外調查  
  累計百分比 10﹪ 40﹪ 70﹪ 100﹪  
蓋斑鬥魚生態學研究 20 工作量或內容 現存區生態學研究 現存區生態學研究 現存區生態學研究 現存區生態學研究  
  累計百分比 10﹪ 40﹪ 70﹪ 100﹪  
設置種魚繁殖池。 20 工作量或內容 評估設置方式。 繪製設計圖。 開始建照。 效益評估。  
  累計百分比 10﹪ 40﹪ 70﹪ 100﹪  
野放蓋斑鬥魚。 20 工作量或內容 實施復育放流。 實施復育放流。 實施復育放流。 實施復育放流。  
  累計百分比 10﹪ 40﹪ 70﹪ 100﹪  
累計總進度 100   10﹪ 40﹪ 70﹪ 100﹪  

2、研究結果摘要:

    一、 經 前 年 一 年 的 努 力 調 查 結 果 發 現 :

台 灣 的 蓋 斑 鬥 魚 分 佈 , 又 增 加 三 義 兩 處 、 龍 潭 一 處 、 大 溪 一 處 。 其 中 大 溪 之 蓋 斑 鬥魚 係 由 商 人 人 工 養 殖 , 數 量 約 有 10000 多 隻 。

    本 年 度 野 外 調 查 , 再 度 於 宜 蘭 找 到 蓋 斑 鬥 魚 。 原 本 以 為 宜 蘭 之 蓋 斑 鬥 魚 已 絕 跡 , 依 本 年 度 調 查 結 果 顯 示 本 種 之 現 存 分 佈 區 再 度 包 含 蘭 陽 地 區 , 實 為 一 大 喜 訊 , 茲 將 蓋 斑 鬥 魚 現 存 區 圖 示 如 下 :

                      
臺灣地區蓋斑鬥魚現存區分佈圖

圖1 臺灣地區蓋斑鬥魚現存區分佈圖


    二、復育及保育台灣的蓋斑鬥魚:

      ヾ去年尋得適合復育蓋斑鬥魚之場所有:

        1.本縣新社鄉的慶西村、東興村、福興村等三處。

        2.本縣大甲鎮的臨江路附近。

        3.本縣潭子鄉的大富路附近。


      ゝ今年再尋得本縣適合復育蓋斑鬥魚之場所有:

        1.大安鄉永安國小附近的野塘一處、野溪一處。

        2.龍井鄉龍井火車站附近野塘一處。

        3.清水鎮西寧國小附近野塘一處。

        4.清水鎮高美國小附近野溪一處。

        5.石岡水壩附近野塘一處。

        6.石岡鄉上土牛附近野塘二處( 東豐大橋上游 )。

        7.新社鄉下水底寮附近野溪二處。

        8.新社鄉福興村附近野溪一處。

        9.新社鄉崑山村附近野塘一處。

       10.新社鄉麻竹坑--福民附近野塘一處。

       11.東勢鎮上段附近野塘二處。

       12.東勢鎮石城附近野溪一處。

       12.和平鄉烏石坑附近野塘一處。

       14.和平鄉橫流溪附近野溪一處。


    以上18處在環境上均為本年度新尋得適合實施野放的場所,茲將本縣適合野放蓋斑鬥魚之場所圖示如下:

中縣野放蓋斑圖

    圖2 臺中縣適合野放蓋斑鬥魚地區分佈圖


      ゞ野放復育:近年本縣野放、擴散地點為:

        1.大林國小附近二處。
        2.東興國小附近二處。
        3.下水底寮附近一處。
        4.新社國中附近一處。
        5.中科國小附近二處。
        6.自由國小烏石坑分校附近一處。
        7.東勢國小附近一處。
        8.土牛國小附近二處。
        9.石岡國小附近一處。
        10.東寶國小附近一處。
        11.永安國小附近一處。
        12.大里國小附近一處。

      苗栗縣近年來野放地點為:

         1.內灣國小附近一處。
        2.雙連國小附近一處。

      南投縣近年來野放地點為:

        1.地利附近一處。
        2.埔里附近一處。

      新竹縣今年野放地點為:

        1.竹東市附近一處。

  以上共計21處,使臺灣地區之蓋斑鬥魚之生存及繁殖已大為提昇機會,茲將近年來,本會復育及野放蓋斑鬥魚各分佈點圖示如下:

復育野放蓋斑圖

    圖3 近年來本會復育及野放蓋斑鬥魚各分佈點圖

 

      々最適合蓋斑鬥魚繁殖的環境條件為:


        1.酸鹼度7.0--7.2。
        2.水溫攝氏28度--32度。
        3.無農藥、肥料污染處。
        4.流速緩慢處。
        5.富含草履蟲等浮游生物處。

  新尋得飼養魚苗之餌料為綠水--以花寶一號或四號稀釋千分之一培養綠水,待水轉成深綠色時再將仔魚放入,可提高存活率。   各型鑑定:   過去曾經發現蓋斑鬥魚自外形觀察有些許差異,經委請清華大學曾晴賢博士以分子生物技術分析結果,確定各型之DNA相近,實為同
一種,亦即為 Macropodus opercularis 。因此,本年度起,為防止「基因劣化」,已將各型混交,且都能繁殖子代,可確定均為同一個種無誤
。 「型」增加:   依據曾博士鑑定結果確定台灣現生種「各型」之「蓋斑鬥魚」( 臺灣鬥魚 )均為同一種,本年度起即混交繁殖,使得臺灣鬥魚各
型增加,
增加的「型」為:

1.食水嵙型♂--三義型♀的混生型。
2.三義型♂--食水嵙♀的混生型。
3.食水嵙型♂--嘉義型♀的混生型。
4.嘉義型♂--食水嵙型♀的混生型。
5.食水嵙型♂--北埔龍潭型♀的混生型。
6.北埔龍潭型♂--食水嵙型♀的混生型。
  以上計增加6型。
三義型(♀)
三義型(♀)
     い增設置種魚繁殖池二處--東興村二處。
 
                      
ぅ近年來本計畫野放、擴散後繁殖數量概估:
編號 野放地點 原有數量 本年度數量(隻)
備    註
1. 大林國小附近 0 300 有保護
2. 大林國小附近 0 20 無保護
3. 東興國小附近 0 300 有保護
4. 東興國小附近 0 30 無保護
5. 下水底寮附近 0 40 賀伯颱風來襲後被沖走
6. 新社國中附近 0 120 有保護
7. 中科國小附近 0 350 有保護
8. 中科國小附近 0 120 有保護
9. 自由國小烏石坑分校附近 0 340 人跡罕至
10. 東勢國小附近 0 20 初放、有保護
11. 土牛國小附近 0 450 有保護
12. 土牛國小附近 0 120 有保護
13. 石岡國小附近 0 150 有保護
14. 東寶國小附近 0 12 無保護,被農夫毒福壽螺毒死 6隻
15. 永安國小附近 0 12 無保護
16. 大里國小附近 0 250 有保護
17. 內灣國小附近 0 30 有保護
18. 雙連國小附近 0 150 無保護
19. 地利附近一處 0 12 初放、無保護
20. 埔里附近一處 0 12 初放、無保護
21. 竹東市附近 0 120 初放、有保護
合  計
0 2958  

                      
茲將近年來本會復育及擴散及野放蓋斑鬥魚概數統計圖示如下:
復育野放蓋斑概數統計圖
圖4 近年來本會復育及野放蓋斑鬥魚概數統計

▲回到索引

〔肆、檢討與建議〕
  ( 一 )檢討:

  1、蓋斑鬥魚現存區及多處適合重新復育蓋斑鬥魚之棲地,對復育工作常樂觀。

  2、從水溫、酸鹼度、溶氧、水深、流速及水域面積大小、食性等方面分析可發現:

  如無人為干擾,蓋斑鬥魚對環境適應能力本為極強;照理說,蓋斑鬥魚( 臺灣鬥魚 )在台灣應可大量繁衍才對。然而從現存分佈均屬水源
區之現象可印證一般民眾所述「蓋斑鬥魚怕農藥及除草劑」應極可能!唯因其屬珍貴稀有的保育種魚類,筆者等不能以實驗方法來驗證,此
疑點留待日後復育成功時再做交代;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進行復育,復育放流則應避開使用農藥、除草劑 ......等之危險區。   3、本計畫近年來嘗試野放及擴散,已使臺灣鬥魚現存區至少已增加21處以上,已使本種的保存機率大為提昇。其中已有數個野放點
,繁殖數量穩定、良好,可成為將來繼續實施野放的「種魚供應中心」。   4、本年度繼續實施田野調查發現:蓋斑鬥魚( 臺灣鬥魚 )的野外現存區( 例如:三義附近等 ),有許多不肖之徒進入捕捉後違法出售圖利
,使得原本數量已不多之野塘,數量減少更遽;若不有效制止,該處有斷絕魚源之虞,實為本種保育之一大隱憂。   5、本年度委請專家鑑定結果,確定臺灣現存各型之蓋斑鬥魚為同一種。
  6、本年度於實驗室將食水嵙型、三義型及嘉義型等交叉混交,均能產生子代,不但「型」已增加,且可「避免基因劣化」,本點對將
來 復育相當重要。      7、迄本年度止,本計畫已將各型蓋斑鬥魚擴散21處,使其存活機會大為提昇。但有保護之處,效果較好,野外則需再觀察數年。   8、迄本年度止,本計畫已使蓋斑鬥魚增加將近3000隻,若能再繼續野放,相信數量將會快速增加。 ( 二 )建議:      1、立即劃定「蓋斑鬥魚保護區」。      2、大量增設種魚繁殖池量產。      3、成立「種魚供應中心」。      4、擴大野放復育蓋斑鬥魚。      5、透過學校復育:由農業局提供種魚及飼料供學校飼養、復育。      6、盡速將蓋斑鬥魚列入各級學校教材。      7、拍攝蓋斑鬥魚生態錄影帶專輯並製作成「多媒體光碟」。      8、繼續將各「型」混交,產生新子代,「避免基因劣化」。
 
▲回到索引

〔伍、結論〕

   蓋 斑 鬥 魚 原 始 分 佈 於 中 國 華 南 地 區 、 中 南 半 島 、 琉 球 以 及 臺 灣 一 帶 , 在 臺 灣 , 本 種 原 本 廣 泛 的 分 佈 於 中 央 山 脈 以 西 的 丘 陵 及 平 原 地 區 , 1950 年 以 前 到 處 都 有 牠 的 蹤 跡 ; 臺 灣 自 從 工 業 開 發 之 後 , 經 濟 起 飛 之 後 , 水 田 減 少 、 野 塘 日 漸 消 失 , 使 得 本 種 賴 以 生 存 的 棲 地 嚴 重 減 少 , 加 上 農 藥 、 除 草 劑 的 使 用 , 為 本 種 生 存 的 最 大 威 脅 。

   依 據 近 年 來 的 研 究 結 果 顯 示 : 本 種 對 於 環 境 要 求 並 不 嚴 苛 , 生 命 力 也 很 強 韌 , 其 繁 殖 採 用 雄 魚 護 卵 的 保 護 策 略 , 在 無干 擾 的 自 然環 境 中 ,繁 殖 能 力 甚 強 , 如 果 有 適 合 的 「 棲 地 」 , 保 育 本 種 並 不 困 難 ; 因 此 , 如 要 保 護 本 種 ,當 務 之 急 是 「 保 護 棲 地 」 。

   目 前 本 研 究 保 存 部 份 臺 灣 各 地 的 種 魚 , 包 括 -- 南 港 型 、 北 埔 龍 潭 型 , 三 義 型 、 食 水 嵙 型 ( 臺 中 型 ) 、 嘉 義 型 、 臺 南 型 、 宜 蘭 型 等 , 委 請 清 華 大 學 生 命 科 學 系 曾 晴 賢 博 士分 析 結 果 顯 示 , 各 型 之 間 DNA 差 異 甚 小 , 確 定 均 為 同 一 種 無 誤 。 然 而 , 各 型 原 本 分 佈 於 不 同 地 區 , 血緣 較 遠 , 對 復 育 相 當 有 益 。

   本 種 的 生 態 、 習 性 以 及 繁 殖 方 法 已 大 致 瞭 解 , 食 物 、 餌 料 的 取 得 與 控 制 也 不困 難 , 難 的 是 : 野 外 的 棲 地 若 無 保 護 , 很 快 就 遭 受 人 為 干 擾 , 甚 至 破 壞 ! 因 此 , 我 們 極 力 呼 籲 成 立 本 種 的 保護 區 極 為 重 要 !

   截 至 本 年 度 止 , 本 計 畫 已 將 本 種 擴 散 到 2 1 處 以 上 , 概 估 共 復 育 出 至 少 3 0 0 0 隻 以 上 , 已 經 大 有 助 益 。 ( 在 本 研 究 進 行 的 同 時 , 已 有 他 縣 市 某 水 族 業 者 已 繁 殖 上 萬 隻 本 種 ) 然 而 , 一 種 物 種 一 旦 減 少 或 是 消 失 , 一 定 有 其 背 景 因 素 ,本 種 減 少 的 最 大 致 命 傷 就 是 -- 棲 地 消 失 ( 其 實 國 內 其 他 各 種 保 育 類 生 物 大 部 份 亦 是 如 此 ) , 在 實 驗 室 或 人 工 控 制 的 環 境 下 保 有 本 種 , 復 育 只 算 成 功 了 一 半 ; 期 望 本 種 能 在 臺 灣 恢 復 往 日 的 丰 采 , 廣 泛 的 分 佈 於 臺 灣 原 存 各 地 , 這 樣 才 能 算 是 真 正 成 功 ; 我 們 還 有 好 長 的 路 尚 待 努 力!

▲回到索引

 

〔陸、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文錫禧,1981;香港的淡水魚類,香港市政局。
行政院農委會,1990;八月卅一日以七十九農林字第9030373A號公告。
沈世傑、曾晴賢、熊致遠,1991;臺灣地區病媒蚊防治用土產魚類的調查研究,台灣大學動物研究所。
陳兼善,1969;台灣脊椎動物誌( 上冊 ),商務印書館。
陳兼善( 于名振增訂 ),1993( 二刷 );台灣脊椎動物誌( 中冊 ),商務印書館。
曾晴賢,1986;臺灣的淡水魚,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曾晴賢,1990;臺灣淡水魚(Ⅰ),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詹見平,1990;大甲溪魚類生態調查報告,台中縣新社鄉大林國民小學。
詹見平、吳世霖,1992;台灣生物地理區南北過渡區的魚類生態,中國水產月刊第 478期,p.5--p.59。
詹見平、吳世霖、陳瓊如,1992;臺灣地區蓋斑鬥魚生態及復育評估研究,臺中縣山城生態環境維護協會( 大甲溪生態環境維護協會 )
詹見平、吳世霖、陳瓊如,1993;蓋斑鬥魚( 台灣鬥魚 )保育,臺中縣山城生態環境維護協會( 大甲溪生態環境維護協會 )
詹見平、吳世能,1994;蓋斑鬥魚生態與復育,臺中縣山城生態環境維護協會( 大甲溪生態環境維護協會 )
詹見平,1994;大甲溪魚類誌,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詹見平、吳世霖、張維佐,1996;溪流魚類,臺中縣政府。

  日文部份:

木村重,1937;中國產鬥魚科魚類研究,上海自然科學研究所彙報,7(3):47-70。
川那部浩哉、水野信彥,1989;日本 淡水魚,山シ溪谷社, 719頁。

  西文部份:

 Tzeng, C. S. ,1986;Distribution of the freshwater fishes of aiwan. Jour. Taiwan Mus. 39(2):127-146.

▲回到索引



發 行 人:吳鎮坤
研究著作:詹見平 吳世霖  陳瓊如
攝  影:詹見平、吳世霖
出   版:台中縣山城生態環境維護協會
     (大甲溪生態環境維護協會)
地    址:臺中縣東勢鎮中山路 2號一樓
電    話:(04)25887538
編  輯:陳瓊如
電腦排版:吳世霖
承  印:台中縣山城文化事業社
地    址:台中縣東勢鎮中山路 2號一樓
電    話:(04)25877507
中華民國八十六年九月初版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

▲回到索引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