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縣新社鄉東興國民小學

新社河階群植物教學資源調查研究

            誌        謝

  本調查研究蒙教育部中小學科學教育計畫專案補助經費,陳章波教授指導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系徐堉峰老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孫清松先生及南 投縣水尾國小左漢榮主任等協助提供植物相關參考文獻,謹此一併致最高謝忱
 

新社河階群植物教學資源調查研究

    摘          要

   自1996年 7月 1日至1997年 6月30日止,在新社河階群選定的五條固 定路線共進行20點次之調查;記錄到的植物共有 137科 751種( 含亞種 、變種、變型和栽培變種 )。其中臺灣特有種植物有24種,另有 7種被 列為臺灣較稀有及有滅絕危機的植物在本區也可看到。新社河階群各 河階間生態環境相近,因此各選定之解說步道的植物相差異不大,倒 是「河階崖」較陡峭不利耕種,植物群落明顯異於已高度開墾利用之 河階面」,而不同生長環 境的植物群落也有極大的分別。

   現代保育的潮流已經由「為保育而保育」轉化成「為實用而保育」, 也就是以人類的實用眼光來推展生態保育工作,較易獲得大眾的認同 與接受。

   本研究除了列出新社河階群植物教學資源名錄( 含分類群、中文正名 、學名及別名或俗名等 )外,更詳細表列各種植物的生長地點( 五條解 說步道 )、位置( 河階面和河階崖等 )、生長環境( 樹林、校園庭院、果 園菜園、草生地、裸露地、溪流水塘、水邊溼地、電桿建築和植物體 上等 )及四季週期性變化( 抽芽展葉、開花、果實成熟和落葉枯黃等 ) ;還有各種植物的型態類別( 喬木、灌木、藤本和草本等 )、原產地( 原生、馴化和栽培等 )、顏色( 花朵、果實和特殊葉色等 )及特殊用途 性質( 栽培食用、救荒野菜、清涼飲料、藥用、驅蟲除蟲、香花香料 、食用色素、竹材木料、纖維、工業油脂、工業染料、植物膠、野鳥 食餌、蝴蝶蜜源、幼蟲食草、耐風、耐鹽、抗污染、有刺和有毒 )等情形,以供教學解說之參考依據,讓一般教師、學生及民眾能更進一
步瞭解植物的存在價值,以求植物資源能為人類永續利用。

   植物是大自然中最容易親近,也是與我們日常生活關係最為密切的 一群,藉由觀察植物來進行鄉土教育與環境教育,可讓學童體驗大自 然的美妙蘊藏其中的豐富知識。本校已設計完成一套植物的「創造思 考式解說牌」,希望能進一步預留創造思考的空間給小朋友,以期引 起學童學習的興趣 ,激發其想像力。「地球上若沒有了人類,植物依 然能繁衍生長;地球上若沒有了植物,人類將無法繼續生存。」口號 式的環保工作,效果終究有限,最重要的還是要由教育著手,讓我們 的國民由內心深處來喜愛大自然,這樣自然生態保育觀念才能落實生 根!

   關鍵詞彙:亞種( Subspecies )、變種( Variety  )、變型( Forma  )、栽培變種( Cultivar )、特有種植物( Endemic plant  )、植物相( Flora  )、植物群落( Plant community  )  
 

新社河階群植物教學資源調查研究
 

壹、緣起

  一、研究動機

 (一)建立新社河階群植物教學資源基礎資料,提供配合本地鄉土教學活動教材。
 (二)啟發師生觀察欣賞植物的興趣,並探討自然生態保育的要領及理念。
 (三)喚醒「環境意識」以及珍惜自然資源的觀念,培養熱愛鄉土的情懷。
 (四)設計鄉土教學課程,編撰鄉土教材,實施鄉土教學。
  

 二、研究目的

 (一)探討新社河階群植物種類及生態特性。
 (二)探討新社河階群地形與植物分佈關聯性。
 (三)探討新社河階植物資源應用於鄉土教育及環境教育教學之可行性及轉化方法。
 

   三、待答問題

  (一)新社河階群植物種類有哪些?其生態特性如何?
  (二)新社河階群地形與植物分佈有何關聯性?
  (三)新社河階群植物資源應用於鄉土教育及環境教育教學之可行性如何?
  (四)如何規畫「新社河階群」植物教學路線及教材?
 

   四、名詞界定

  1、維管束植物( Vascular plant ):

   高等植物體中具有支撐植株、輸水分及養分的束狀組織( 如木質部、韌皮 部等 ),稱為維管束」;凡是具有維管束的植物,其根、莖、葉分化完全 ,稱為「維管束植物」,包含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本研究即以 維管束植物為調查記錄對象。

  2、植物族群( Plant population ):每一個地區內生長的同種植物。

  3、植物群落( Plant community  ):

   各種植物在自然條件下,於同一環境內共同生長,彼此相互依存、影響,形 成一群有組織、穩定而可辨識的植被單位,也可組成一「植物社會」。通常 植物群落的名稱是以該群落中最常見的植物來命名。

  4、植物相( Flora  ):一個特定地理區域內的所有植物。

  5、生態位( Ecological niche ):

   生物在群落或環境中所處的地位及所發揮的功能和作用。也可把生態位視為 一個生物單位(個體、種群或物種 )生存條件的總集合。生態位亦可稱棲位、小 生境 (Niche)。

  6、亞種( Subspecies,縮寫為subsp. ):

   指一個物種中的一群,經地理上的隔離而在形態性狀上產生某些變異,並定 向演化為兩個不同的種群而形成地理種,這些各地略異的地方族群稱為「亞種 」,也可稱為「地理亞種」。

  7、變種( Variety ,縮寫為var. ):

   指一個物種中的一群發生形態性狀的變異,且變異的狀況比較穩定,並有一 定的分佈區域,但在區域範圍上較「亞種」為小,也可稱為「品種」。

 8、變型( Forma ,縮寫為f. ):

   指一個物種中的一群,雖有形態性狀上的變異,但仍不夠穩定,在譜系上尚 未確知有否親緣關係,且只是零星的個體而無一定的分佈範圍,也可稱為「 型態種」或「型」。

  9、栽培變種( Cultivar ,縮寫為cv. ):

   係經人工的育種操作而培育出來的優良園藝或經濟作物品種,也可稱為「 栽培種」 或「栽培品種」。

  10、特有種植物( Endemic plant):全世界只生長分佈於臺灣的植物。

  11、原生植物:原本即土生土長在臺灣的植物種類,也可稱為「固有植物」。

  12、馴化植物:

   原本只分佈在臺灣以外的地區,但現在已經歸化而能在野外自行繁衍的植物種類。

  13、栽培植物:經由人工種植以做為特定用途的植物種類。

  14、抽芽展葉期:

   木本植物為新芽苞抽出、開始展葉至展葉盛期,也就是枝梢初綻新芽至全株盡吐 新葉為止的時期。草本植物則為地下芽出土展葉或地面芽變綠、開始展葉至展葉 盛期。

  15、開花期:

   花苞初綻、盛開至花冠脫落為止的時期。針葉樹則以花粉 成熟散出的時期為主。

  16、果熟期:

  果實或種子成熟期,也就是果實變色、質地變軟或自然脫落為止的時期。

  17、落葉枯黃期:

  木本植物為老葉出現黃、紅或褐等變色現象,甚而全部自然脫落呈無葉狀態, 乃至抽芽之前的時期。草本植物則為植株地上部份呈現枯黃狀態的時期。

  18、花朵顏色:

   是以盛花時整個花序( 含花萼、花冠、苞片、蜜腺等等)所呈現之主要色彩為準。

  19、果實顏色:是以果實成熟狀態所呈現之主要色彩為準。

  20、特殊葉色:是指有別於一般綠色系的葉片顏色,如紅、黃、紫等色彩。  
 

貳、文獻探討

  新社河階群截至目前為止,並無有關植物全面性調查研究之文獻報告,僅 曾義雄、蔡進來( 1989 )於臺中縣志中指出:在新社鄉有新社--川上瀧彌、島田彌市( 1905 )及大沼氏( 1927 ),中興嶺--蔡進來( 1973 )及廖江川
( 1979
 );石岡鄉有廖江川( 1979 )及蔡進來( 1983 );豐原市有蔡進來( 1974、19 84 )及廖江川( 1977 )等人有局部地區或特定用途( 如藥用植物 )之零星調查 研究。另外,臺中縣志調查統計縣境自生及栽植之維管束植物有 216科1802種 、28個亞種、 177個變種和 8個品種。

  近年來,自然生態保育觀念逐漸受到重視,政府機構及各地民間團體紛紛 在各旅遊地點及特定區域展開植物生態和解說資源的調查研究;其所使用的方 法及結果,皆可間接提供本研究參考。

  呂理昌( 1990 )在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至玉山主峰之間進行植物的開花期 、果熟期、紅黃葉期、落葉期、抽芽期、展葉期等基礎資料調查,並記錄其花 色、果色、芽色及海拔分佈等,以瞭解該園區高山植物的年週期變化及特、稀 有植物分佈狀況,共記錄到62科 328種高山植物的開花週期。調查時沿途直接 觀察小喬木、灌木及藤本植物,大喬木則以望遠鏡或高枝剪剪下或攀登採集觀 察,花果小者以放大鏡觀察,遇不明種則採回標本對照、鑑定或請教專家學者 ,並隨身攜帶調查表或小筆記記錄之,亦攜帶氣壓高度計以比較不同海拔的差 異,並注意其地位與氣候因子、生物因子等直、間接的影響;除此之外,還拍 攝各種植物週期性變化的幻燈片並採集其開花結果標本,以供收集、鑑定、分 析。呂理昌( 1991 )還在玉山國家公園東埔玉山區選定二十五個觀察記錄點, 進行開花植物物候調查,共記錄到 116科 870種植物的初芽、抽芽、展葉、花 苞、盛花、殘花、結果、果熟、殘果、紅黃葉、枯落葉等週期性的變化。

  鄭漢文等( 1993 )在臺東縣電光泥火山做自然景觀及生態調查研究,其中 植物資源研究的方法可分為五個步驟:初步勘查及採集標本鑑定。依生育 地及植物景觀將植群分成開放灌叢、沼澤濕地、天然林及人工林,並設置樣區 。以分層取樣方式,隨機調查各樣區以瞭解植物組成及結構。調查各樣區 出現植物之種類與覆蓋度。除了調查樣區時出現之種類外,並於樣區外採集 標本,記錄植物之種類,並列出本區之植物目錄。研究者也建議結合電光泥火 山的地質地形、動植物資源,將其區劃成自然保護區及環境教學區,一方面可以使脆弱的生態體系得以維繫,另一方面可以使特殊的教學資源受到大家
的關注與愛護,並企盼此地的資源得以永續的為世世代代所運用。

  羅宏仁等( 1996 )在雪霸國家公園的雪山登山步道選定三十個觀景分段點做植物、鳥類、蝶類及兩爬類等解說資源調查,其中記錄到植物65科 212種。為達解說效果,植物調查對象以易見與開花植物為主。調查時沿步道所經之植 被地帶以目視搜尋開花植物,再記錄目視可及之醒目植生種類、地帶與花期,若遇野外無法辨識之種類,則採集樣本下山查證。對於各觀景分段點的地形景觀、植物相與特殊的植物解說資源有相當精彩而細緻之描述。

  在植物教學資源的運用方面,張維佐( 1993 )指出,觀察大自然的好處有:
   1、 大自然之美無可取代。
   2、大自然的現象可啟迪兒童想像力及創造力。
   3、 時 常親近大自然有益身心健康。
  お4、符合環保需求。
   研究者更建議教育人員以大自 然為師,充分運用校園及學校附近的教學資源,以培養兒童之欣賞能力及對大自然的親近之心。準此原則,徐仲容、張維佐( 1993 )曾於臺中縣新社鄉東興 國小指導小朋友在校園調查研究飛到櫻花樹上的野生鳥類,依據山櫻花的四季週期性變化,觀察抽芽展葉期、開花期、果實成熟期和落葉枯黃期等不同時期,鳥類在櫻花樹上的活動情形,探討植物與鳥類的相互依存關係。對於生態保育教材和教學法在現行小學教育中非常缺乏的情形,研究者也提出應予加強的呼籲。

  張維佐( 1995 )也在東興國小指導小朋友做校園植物戶口普查,調查記錄到78科 164種維管束植物,研究校園植物的特性( 類別、原產地、生命期、落葉性、香味和開花期等 )及生長習性( 土壤濕度、耐陰性、生長速率和繁殖法等 );探討可提供人類或其它動物應用( 誘鳥、誘蝶、野菜、藥用、防風、耐鹽和抗污染等 )的植物有哪些?為保障小朋友安全,建議學校移植或加強宣導、標示( 有刺和有毒等 )的植物有哪些?使學童了解科學研習的方法與態度,進而體認自然生態保育的重要性。張維佐( 1996 )還指導東興國小的小朋友針對校園裡的24種樹木再更深入做一整年的調查研究,觀察每一種樹木的根部、莖部、葉部、花朵、果實和種子等特徵及生長情形,並視需要情況繪圖說明。將樹公公( 小朋友對校園裡大樹的尊稱 )的開花、結果、落葉和抽芽等時期,
繪製成統計圖表,並查閱參考資料,記錄樹木的學名、科別、別稱、原產地和主要用途,並列出相關的問題,以提供學校設置「校園植物解說牌」的參考。學童對於這些觀察活動與調查研究都有極大的興趣與迴響。

  詹見平、張維佐( 1996 )針對一般植物解說牌提出改進的建議,也在東興國小的校園植物旁豎立「創造思考式解說牌」,以指導小朋友除了認識植物的名稱、科別、原產地、特徵及用途之外,更預留進一步創造思考的空間,並藉此培養學生「獨力研究」的能力。

  綜合上述觀點,新社河階群上的植物資源應當積極進行調查研究,以提供配合本地鄉土教育及環境教育教學活動教材之用。本研究選定五條解說步道,以徒步所經之植被地帶內肉眼或望遠鏡可及,易於辨識、顯眼醒目或具有特殊性質之維管束植物為主,做植物觀察記錄。研究內容包含植物名稱、類別、分佈區域、生長環境、四季週期性變化、花果顏色及特殊用途性質等。至於新社河階群其他地點如果有解說步道範圍內未發現而具有解說教學價值者,也酌予列入觀察研究對象。

參、研究設備與器材

  放大鏡、望遠鏡、剪定鋏、塑膠袋、標本夾、報紙、等高線圖、空照圖、 記錄紙、相機、底片( 含正片、負片 )、電腦及統計軟體、雷射印表機、彩色 噴墨印表機、交通工具、植物圖鑑及相關參考書籍等。

肆、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臺中縣新社河階群所有十三處河階上之植物教學資源。為求解說教學效果,調查對象以選定之五條解說步道( 詳研究地點乙節 )徒步所經之植被地帶內肉眼或望遠鏡可及,易於辨識、顯眼醒目或具有 特殊性質之維管束植物為主。至於新社河階群其他地點如果有解說步道範圍內 未發現而具有解說教學價值者,也酌予列入觀察研究對象。


  二、研究地點

  選定臺中縣新社河階群所有十三處河階中具代表性區域做為調查教學資源之觀察路線,經評估後選定「七分河階」、「公老坪河階」、「大南河階」、「水底寮河階」及「下水底寮河階」等五條解說步道,涵蓋本區「高位河階」和「低位河階」,且平均分佈在河階群西、北、南、中和東方各區 域,具代表性、安全性及交通易達性。


  三、研究時間

  自1996年 7月 1日至1997年 6月30止,選定之觀察路線每季至少調查一次 ,其餘各河階上之植物則不定期、不定點隨機調查。


  四、研究程序

  1、實地觀測新社河階群十三處河階所在位置及各階高程狀況,並探討特殊景觀形成原因。

  2、繪製各河階剖面圖、地理位置圖及交通路線圖。

  3、做植物記錄研究:植物名稱、類別、分佈區域、生長環境、四季週期性變化、花果顏色及特殊用途性質等。

  4、記錄表統計整理,以瞭解植物生態特性並探究河階地形與植物分佈的關聯性。

  5、研究規畫「新社河階群自然教室」戶外觀察研習路線的可行性。

  6、研究編撰「新社河階群自然教室」教學單元及教學指引的可行性。

  7、研究製作「新社河階群自然教室」幻燈視聽教材( 含幻燈媒體、旁白錄音及解說教學指引手冊) 的可行性。

伍、研究結果

  一、調查期間,共做了20點次的固定路線調查,並輔以多次不定期、不定 點之隨機調查,共計記錄 137科 751種( 含亞種、變種、變型和栽培變種 )植物( 含蕨類植物15科26種、裸子植物 8科19種、雙子葉植物91科 539種及單子葉植物23科 167種 )。其中屬於臺灣的特有種植物有臺灣何首烏等24種;榼藤子等 7種被列臺灣較稀有及有滅絕危機的植物在本區亦可得見。新社河階群植物教學資源名錄( 含分類群、中文正名、學名及別名或俗名等 )。

  二、新社河階群各種植物的生長地點( 七分河階、公老坪河階、大南河階、水底寮河階和下水底寮河階等解說步道 )、位置( 河階面和河階崖等 )、生長環境( 樹林、校園庭院、果園菜園、草生地、裸露地、溪流水塘、水邊溼地、電桿建築和植物體上等 )及四季週期性變化( 抽芽展葉、開花、果實成熟和 落葉枯黃等 )等。

   三、新社河階群各種植物的型態類別( 喬木、灌木、藤本和草本等 )、原產地( 原生、馴化和栽培等 )、顏色( 花朵、果實和特殊葉色等 )及特殊用途性質( 栽培食用、救荒野菜、清涼飲料、藥用、驅蟲除蟲、香花香料、食用色素、竹材木料、纖維、工業油脂、工業染料、植物膠、野鳥食餌、蝴蝶蜜源、幼蟲食草、耐風、耐鹽、抗污染、有刺和有毒等 )等。

  四、一般植物解說牌不外羅列植物的名稱、科別、原產地、特徵及用途等,其實除了這些在植物圖鑑或百科全書就可查到的知性知識以外,可能更需要進一步預留創造思考的空間給小朋友,以引起學童學習的興趣,激發其想像力。目前本校已設計完成一套植物的「創造思考式解說牌」豎立在校園裡的20種 植物旁,期能兼顧學童「知」、「情」、「意」各方面的需求,並藉此培養小朋友「獨力研究」的能力。

陸、討論

  一、新社河階群因氣候溫和,河階面地勢平坦,又鄰近臺中、豐原和東勢等大城鎮,大部份地區早已遭受高度人為開墾利用。本次調查在有限時間、人力下卻仍能發現記錄到 137科 751種植物,實屬難能可貴。究其原因可能在於區域外有頭嵙山、豐原山地及東勢丘陵等山區環繞;區域內則有較陡峭不利耕種之河階崖形成的次生林;陸軍營區、中小學校園及臺灣省農林廳種苗改良繁殖場等機關學校栽植培育許多特殊植物;河階面又廣植蔬菜、水果等作物,能提供各種不同的生態位( Niche)給植物。而本區主要以農耕為主,鮮少污染性工商行為介入,也讓植物得以生長繁衍。

  二、新社河階群大部份地區已開發為農耕地,各河階的海拔落差最大也只有360M左右,生態環境相近,因此各選定之解說步道植物相差異不大。倒是河階崖較陡峭不利耕種而形成天然植被或檳榔、竹類等人工林,植物群落明顯異於已高度開墾利用之河階面。而不同生長環境( 樹林、校園庭院、果園菜園、草生地、裸露地、溪流水塘、水邊溼地、電桿建築和植物體上等 )的植物群落也有極大的分別。至於年週期性變化( 抽芽展葉、開花、果實成熟和落葉枯黃等 ),同一種植物在新社河階群各選定之解說步道及不同生長環境間差異並不大,因此並未依照不同地點或位置分別記錄。而植物完整之年週期性變化應輔以多年之觀察才算周全,本研究以一年時間作調查,又以教學資源的蒐集為目的,因此並未按月記錄,僅就春、夏、秋、冬四季分別之。

  三、新社河階群各種植物的型態類別( 喬木、灌木、藤本和草本等 )及顏色( 花朵、果實和特殊葉色等 )等情形,主要依據實地觀察結果,並輔以相關文獻資料記錄。其中植物的類別是著眼於分類方便,常受栽培方式或不同生長環境的影響而有差異,可能會有多重勾填記錄。至於原產地( 原生、馴化和栽培等 )及特殊用途性質( 栽培食用、救荒野菜、清涼飲料、藥用、驅蟲除蟲、香花香料、食用色素、竹材木料、纖維、工業油脂、工業染料、植物膠、野鳥食餌、蝴蝶蜜源、幼蟲食草、耐風、耐鹽、抗污染、有刺和有毒等 )等情形,主要依據相關文獻資料,並輔以實地觀察結果記錄。其中原產地部份,有些植物因各家看法不一,可能也會有多重勾填記錄的情形。

  四、本次調查研究因受經費、時間及人力的限制,無法做十三處河階全面性的植物普查,並設立「永久樣區」進行觀察研究,新社河階群的植物種類數應當遠超過記錄到的 751種。而植物社會群落組成、植物族群的消長及與其他動植物間的相互依存關係如何?有無其他特殊的生態習性?都是值得再去探討

研究的課題

柒、結論與建議 

結論

  一、新社河階群已調查記錄到的植物共有 137科 751種以上,無論種類或是數量均相當可觀。其中臺灣特有種植物有24種,另有 7種被列為臺灣較稀有及有滅絕危機的植物在本區也可看到,是一處極佳的「植物教學資源中心」,可提供豐富的自然生態保育教材來進行鄉土教育與環境教育。

  二、新社河階群各河階間生態環境相近,因此各選定之解說步道植物相差異不大。倒是河階崖較陡峭不利耕種,植物群落明顯異於已高度開墾利用之河階面,而不同生長環境的植物群落也有極大的分別。

  三、現代保育的潮流已經由「為保育而保育」轉化成「為實用而保育」,也就是以人類的實用眼光來推展生態保育工作,較易獲得大眾的認同與接受。本研究以表列方式列出新社河階群各種植物的特殊性質,即是讓一般教師、學生及民眾能更進一步瞭解植物的存在價值,以求植物資源能為人類永續利用。

  四、科學研究結果應與學校課程、教材結合才有意義。本年度研究成果,經評估轉化為鄉土及環境教學的可行性極高,本校已嘗試撰寫「戶外教學學習活動作業單」以供大家參考。

  五、經本年度調查結果顯示:製作「新社河階群自然教室」幻燈視聽教材( 含幻燈媒體、旁白錄音及解說教學指引手冊 )的可行性極高,由於本年度經費及時間仍然不足,除幻燈片已拍攝完成及唯讀光碟片已壓製完成母片之外,其餘部份留待以後努力。

建議

  一、新社河階群上的植物至少有 137科 751種以上,無論種類或數量都相 當豐富,值得配合鄉土及環境教學規畫為一處極佳的「植物教學資源中心」。依本調查研究結果,建議 5條教學路線以供參考,每條解說步道的教學資源及各項資訊如下:

  1、公老坪河階線:

  自豐原市中正公園趨車往公老坪的方向行約 4KM,可抵達公老坪土地公廟;再往前行約400M右轉至本路線之起始點--坪頂站,此處可停放大型巴士 2部或中型巴士 4部或小轎車 6部左右。下車往前步行,左側緊臨公老坪河階崖,河階崖的植被以相思樹、山麻黃、無患子、竹類為主,樹林底層及林緣則有海金沙、千金藤、玉葉金花、臺灣石弔蘭、山棕、姑婆芋等,林中不時有斑頸鳩、五色鳥、繡眼畫眉、小彎嘴、山紅頭、黑枕藍鶲的鳴叫聲傳來;樹梢更有白頭翁、紅嘴黑鵯停棲其上。步道右側開始時為農村聚落,九重葛、蟹爪花、山茶、玫瑰、聖誕紅、樹蘭、朱槿、麻葉秋海棠、木犀、夜香花、菊、朱蕉、孤挺花、嘉德利亞蘭、蝴蝶蘭等庭院植物隨處可見。鳥類則以麻雀、白頭翁、大卷尾較易見著;空中則有小雨燕、赤腰燕不停穿梭。前行約200M左右,兩側變成以柿、桃、柚及柑橘類為主的果園景觀,間雜 2種植油菜、青江白菜、大芥菜、芥藍菜、甘藍、蘿蔔、南瓜、絲瓜、芹菜、胡蘿蔔、甘薯、茄、春菊、萵苣、蔥、韭菜、大蒜等蔬菜。斑頸鳩、白頭翁、樹
鵲、粉紅鸚嘴、褐頭鷦鶯、綠繡眼等鳥兒是這裡的常客;紅鳩、大卷尾也常在空中飛過。

  再往前行約300M左右,來到一T形路口,左側植有數株並不多見的果樹-- 蒲桃,春季會開出綠黃色帶清香的粉撲狀花朵,果實則在夏季成熟。此處曾發現綠畫眉的身影,並可耳聞竹雞的鳴叫聲。右轉繼續往前推進約300M左右,有一Y形叉路口,路旁灌叢有葎草、小葉桑、火炭母草、刺犁頭、荷蓮豆草、臭莧、刺莧、野莧菜、青葙、薺、焊菜、獨行菜、蛇莓、刺莓、山葛、紅仔珠、倒地鈴、漢氏山葡萄、虎葛、金午時花、野棉花、雷公根、烏面馬、牛皮凍、銳葉牽牛、紅花野牽牛、龍葵、山煙草、車前草、紫花藿香薊、鬼針、昭和草
、金腰箭等野花野草,各隨著季節的更替展現不同的風姿,就看人們是否懂得欣賞了。由叉路口右轉可深入果園中心,瞧瞧果園的主人( 指鳥兒 )會不會對您發出抗議之聲吧!順此路前行約600M左右,便可回到坪頂站停車處。

   整條路線全程約 1.4KM;此步道除了有河階崖剖面、次生林植被、果園、 農村聚落景觀等可看外,更有許多鳥類、昆蟲飛舞跳躍其間,教學資源非常豐富。


  2、七分河階線:

   自新社鄉中興嶺往七分的方向車行約 2.5KM,可抵達中興畜牧場;再往前行約 2KM就到本路線之起始點--崑山國小,此處可停放大型巴士 2部或中型巴士 5部或小轎車 8部左右。崑山國小校園小巧精緻,植有小葉南洋杉、榕樹、九重葛、變葉木、非洲鳳仙、馬拉巴栗、細葉雪茄花、仙丹花、孤挺花、大王椰子、黃金藤、鳳凰木等校園植物。出了校門再往前步行即進入庄內,兩側為農村聚落景觀。

   行約450M出了庄外來到一Y形叉路口,往左邊那條叉路再走約 20M左轉進入一條小路,再行約 80M來到一T形路口。這裡視野極佳,可遠眺水井子臺地之河階崖,路旁以梨、桃及葡萄為主的果園中有斑頸鳩、白頭翁、紅嘴黑鵯、粉紅鸚嘴、綠繡眼出沒;空中可能有鳳頭蒼鷹、大冠鷲巡弋;印度牛膝、刺莧、青葙、刺莓、樹薯、漢氏山葡萄、金午時花、野棉花、烏面馬、山煙草、加拿大蓬、金腰箭、五節芒、美人蕉等組成的灌叢草地中則是褐頭鷦鶯、灰頭鷦鶯、斑文鳥的天下。

   由路口左轉約 30M,路旁有一小形水塘,裡面長滿了芰( 菱 )、大萍、水龍等水生植物;幸運的話,還可看到夜鷺、白腹秧雞的身影。於此折回,行約100M有一土地公廟,生有數株需人合抱之樟樹、楓香,景緻甚為優雅;樹上有瓦葦、崖薑蕨等附生植物,也常耳聞紅嘴黑鵯、樹鵲、大卷尾之聒噪聲。廟旁有一大型水塘,偶見翠鳥穿梭而過;冬季還可看到黃尾鴝出現池畔。水塘一側有海金沙、芒萁、臺灣桫欏、構樹、雀榕、千金藤、草珊瑚、水冬哥、相思樹、血桐、野桐、三角葉西番蓮、山素英、金露花、地膽草、中國穿鞘花、長枝
竹、姑婆芋、玉桃等組成的次生林中不時有竹雞、繡眼畫眉、小彎嘴、山紅頭、黑枕藍鶲的鳴叫聲傳入耳邊。

  循著土地公廟旁之臺階拾級而上約 50M,見一大型農用儲水槽,此處皆為葡萄果園,電線上時有紅鳩停棲;空中則有小雨燕、赤腰燕飛翔;冬季或過境期還可聽到紅尾伯勞的響亮叫聲。再往前行約140M左右,來到一T形路口,右轉行約650M可回到崑山國小。

   整條路線全程約 1.5KM;此線除了欣賞植物美麗的身影外,還有河階崖剖面、次生林植生、水生植物、果園、農村聚落景觀等,鳥類、昆蟲、兩生類等其他動物也不少,教學資源相當可觀。

  3、大南河階線:

   自新社鄉中興嶺往協成的方向車行約 2.5KM,可看到左手邊有一座牌樓;左轉進入協成村內,再往前行約350M就到本路線之起始點--協成國小,學校旁的紫明宮前有一大型停車場,停車並無問題。下車往協成國小前行,校園內植有蘇鐵、羅漢松、龍柏、印度橡膠樹、印度菩提樹、九重葛、樟樹、鳳凰木、變葉木、聖誕紅、木棉、四季海棠等,也常見麻雀、白頭翁、斑頸鳩、赤腰燕、樹鵲的蹤影;尤其在春夏之交,木棉花盛開之際,可隨時看到綠繡眼在此享用甘甜的花蜜。

   再往前行約200M來到一T形路口;往直行那條路再走約 90M又遇一十字路口。在此之前兩側以農村聚落景觀為多,果園、菜園裡的植物是這兒的主角,麻雀、白頭翁、斑頸鳩、赤腰燕、八哥較易見著。由十字路口右轉,左側以桃、梨及葡萄為主的果園中可看到斑頸鳩、紅鳩、白頭翁、粉紅鸚嘴、綠繡眼、褐頭鷦鶯、灰頭鷦鶯出沒;冬季路旁的灌溉用溝渠還能瞧見白鶺鴒、灰鶺鴒抖搖著尾巴的可愛模樣,溝渠中則有大片馬藻繁衍。

   行約450M再來到另一多叉路口,往左邊那條路行約600M,抵達省農林廳種苗改良繁殖場的第二苗圃;這裡視野極佳,可遠眺頭嵙山和水井子臺地之河階崖。此處常可聽見小雲雀在半空中的鳴叫聲,所種植的高梁、玉米或薑等採收翻耕後會吸引近千隻紅鳩前來啄食掉落田間的種子;黃頭鷺、大卷尾也會大量麇集而至,捕捉原本深藏土裡的雞母蟲等各類昆蟲,蔚為奇觀。

   整條路線全程約 2.2KM;此線除了植物以外,還可欣賞寺廟建築、鳥類、昆蟲、苗圃、農村聚落、河階地形景觀等,教學資源相當不少。

  4、水底寮河階線:

   自新社鄉中興嶺往東興的方向車行約 4.8KM,可抵達本路線之起始點--東興國小,此處可停放大型巴士 2部或中型巴士 4部或小轎車 6部左右。東興國小到處碧草如茵、老樹成蔭,呈現一片綠意盎然的景象,感覺上相當具有自然風味。在校園內信步走來,小葉南洋杉、山櫻花、印度橡膠樹、印度菩提樹、雀榕、樟樹、山櫻花、鳳凰木、馬拉巴栗、金絲竹、大王椰子等老樹樹梢有紅鳩、白頭翁、五色鳥、大卷尾、樹鵲等鳥兒停棲;荷蓮豆草、蛇莓、三點金草、酢漿草、紫花酢漿草、乳仔草、葉下珠、地毯草、狗牙根、馬唐、牛筋草、
兩耳草、海雀稗等組成的草地上時見麻雀、白鶺鴒活潑的身影;還有臺灣大蟋蟀、黑蟋蟀活躍地底下;空中則有小雨燕、赤腰燕、洋燕飛舞其間。

   東興國小背倚大南河階崖,崖壁上生長的次生林及竹叢中,常有竹雞、紅嘴黑鵯、小彎嘴、山紅頭、繡眼畫眉等鳥兒活動其間;晚間更有領角鴞出沒。春天山櫻花盛開之際,嬌小可愛的綠繡眼常在此享用花蜜大餐;山櫻桃成熟時,樹上可熱鬧著,所有愛吃果實的鳥兒--五色鳥、白環鸚嘴鵯、白頭翁、紅嘴黑鵯、綠繡眼、麻雀……等全到齊了。

   校園逛畢,由停車場旁的小徑往北前行,右側可遠眺雪山山脈及東勢丘陵。道路兩旁是以柿、梨、桃、枇杷及葡萄為主的果園,白頭翁、紅嘴黑鵯、粉紅鸚嘴、斑頸鳩、褐頭鷦鶯、灰頭鷦鶯是這兒的常客;路旁電線上有紅鳩、大卷尾、麻雀停棲其上,春夏之交更有中杜鵑,冬季或過境期則有紅尾伯勞也來湊上一腳。小徑走到盡頭便可折返東興國小,說不定黑冠麻鷺、黃尾鴝、斑紋鷦鶯等臺灣較不普遍的鳥類也會出現讓您瞧瞧。

   整條路線來回全程約 1.5KM;此線除了植物是主要目標外,還有河階崖剖面、次生林、鳥類、爬蟲類、兩生類、昆蟲等豐富的教學資源。

  5、下水底寮河階線:

   自東興國小往新社的方向車行約 1.5KM,可抵達通向「下水底」的T形路口;右轉再往前行約1.35KM至本路線之起始點--下水底土地公廟,此處可停放大型巴士 2部或中型巴士 4部或小轎車 6部左右。廟旁植有臺灣肖楠、榕樹、威氏鐵莧、聖誕紅、紅仙丹花、大花曼陀羅等,大榕樹上常有紅鳩、綠繡眼、麻雀來訪;電線上則有洋燕、麻雀停棲。

   下車往回步行,左側緊臨水底寮河階崖,崖壁上的次生林及竹叢中,可發現竹雞、五色鳥、白頭翁、紅嘴黑鵯、小卷尾、山紅頭、繡眼畫眉的蹤影。右側是以梨、柿、桃及葡萄為主的果園景觀,斑頸鳩、白頭翁、紅尾伯勞、粉紅鸚嘴、褐頭鷦鶯、灰頭鷦鶯、綠繡眼、斑文鳥常在此活動;空中還有小雨燕、赤腰燕等您欣賞。

   由土地公廟行約200M左右,來到一T形路口,右轉是通往果園的小徑,不妨進去瞧瞧;小彎嘴、粉紅鸚嘴可能就在您附近聒噪著。冬季路旁的灌溉用溝渠還能瞧見毛茛、水辣菜、細葉水丁香、水丁香、水龍等濕生植物,白鶺鴒、灰鶺鴒也很容易見著。順著小徑往前行約200M左右,來到一陡斜的下坡路前,此處視野極佳,可遠眺大甲溪、雪山山脈及東勢丘陵。不過此處緊臨下水底寮河階面和河階崖的交界地帶,須事先叮嚀並在現場特別留意學童安全。下坡後行約350M左右,可來到大甲溪旁,為顧慮安全,最好不要讓學童下去溪床活動,在溪畔遠觀即可。這兒有小白鷺、棕沙燕、小雲雀、棕扇尾鶯活躍在茵蔯蒿、野桐蒿、加拿大蓬、蘆竹、甜根子草等組成的灌叢之間。觀賞完畢,循原路便可回到土地公廟停車處。

   整條路線來回全程約 1.5KM;此線除了有豐富的植物教學資源外,還可以看到大甲溪、雪山山脈、東勢丘陵、河階崖剖面、鳥類、昆蟲等,是值得一遊的路線。

  二、在新社河階群上種植蔬菜、水果維生的農友們,對於會與作物競爭陽光、水份和養份的田間其他非耕種植物,以及嗜食作物的昆蟲、鳥類等動物,可謂深惡痛絕。在調查期間發現農友們經常且大量的噴灑除草劑和殺蟲劑,並撒佈鳥網以消除所謂的「雜草」、「害蟲」及「害鳥」。其實「田間無閒草」,許多植物都具有救荒野菜、清涼飲料、藥用、驅蟲除蟲、香花香料、食用色素、竹材木料、纖維、工業油脂、工業染料、植物膠……等等多重價值。在多次豪大雨過後也發現田地經噴灑除草劑而裸露者,土壤沖刷極為嚴重,而僅以
割草機作適度控制的耕地,卻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至於昆蟲、鳥類等動物 ,有許多種類也會捕食「危害」作物的果蠅、蛾等昆蟲;尤其鳥類在繁殖育雛期,捕捉量更是驚人。蝴蝶、蜜蜂、綠繡眼、紅嘴黑鵯等在花叢間穿梭吸蜜的同時,還能替作物傳播花粉,過度捕殺牠們將使田間生態平衡關係瓦解,反而會更加依賴對人體及環境都有害的化學藥劑。大自然裡的每一種生物都應站在平等的地位,彼此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人類實在應該開始學習和其他生物和平相處、互利共存的。

   三、隨著國內「紅唇族」人口的增加,檳榔的栽植面積也急遽擴展當中,這個現象在新社河階群似不例外,尤其原本較陡峭不利耕種之河階崖,植被被一片片的砍除改植檳榔。根據研究顯示檳榔乃淺根性作物,水土保持功能遠遜於天然植被,而且河階崖地形峻陡( 坡度大都遠超過百分之五十五可利用限度 ),極易因地震、豪大雨等因素釀成巨災。筆者等建議政府和地方人士應速謀解決之道,並加強宣導取諦,以期防範於未然,切莫等到去年( 民85 )賀伯風災在南投的悲劇重演,屆時又將一片指責檢討之聲不絕於耳,恐為時晚矣!

   四、植物是大自然中最容易親近,也是與我們日常生活關係最為密切的一群,藉由觀察植物來進行鄉土教育與環境教育,可讓學童體驗大自然的美妙及蘊藏其中的豐富知識。「地球上若沒有了人類,植物依然能繁衍生長;地球上若沒有了植物,人類將無法繼續生存。」口號式的環保工作,效果終究有限,最重要的還是要由教育著手,讓我們的國民由內心深處來喜愛大自然,這樣自然生態保育觀念才能落實生根!

   五、新社河階群氣候溫和,景色怡人,又緊臨臺中、豐原和東勢等大城鎮。隨著臺中都會區的日益繁榮發展,許多財團及有心人士紛紛來此炒作、開發土地,雖然帶動房地產的大幅上揚,但對於世代務農的純樸鄉民來說,這樣的發展是福是禍,殊難論斷。而土地的毀林開荒、濫墾過牧、廢物排放等不當用途,卻對當地自然生態環境產生莫大衝擊。筆者等建議政府和地方人士應未雨綢繆,除了配合鄉土及環境教學把新社河階群規畫為一處「戶外教學資源中心」外,更可將此處特殊的地形景觀及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做為發展觀光事業的基
礎( 像公老坪已設置觀光果園一般 ),不僅能充實地方財源,還能提供學童及民眾進行一趟知性之旅的最佳選擇。如此,新社河階群方能永保其清新自然的原貌。

   六、新社河階群在地形上極為著名,在自然科、鄉土教學及環境教育方面,均具有相當價值,可惜當地之國中小教師卻對此寶貴知識瞭解不多,本報告除可供地形、地質及植物研究參考之外,係為自然科教學、鄉土教學及環境教育提供很好的教學參考資料,期望教師們能善加利用。


參考文獻

□ 丘應模( 1996 ):臺灣的水果( 再版 )。渡假出版社。
□ 甘偉松( 1991 ):藥用植物學( 增訂八版 )。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
□ 吳昭其( 1987∼1990 ):臺灣的蔬菜( 一∼三冊 )。渡假出版社。
□ 呂理昌( 1990 ):玉山國家公園植物開花週期之研究。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 呂理昌( 1991 ):玉山國家公園東埔玉山區開花植物物候調查報告。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 李俊延、王效岳( 1996 ):蝴蝶的觀察與飼育。臺灣省立博物館出版部。
□ 李俊延、王效岳( 1997 ):臺灣蝶類幼蟲寄主植物名錄。載於臺灣蝶類圖說<四>。臺灣省立博物館出版部,
   7-45頁。
□ 沙謙中( 1986 ):忽影悠鳴隱山林──玉山國家公園鳥類資源。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 汪呈因( 1980 ):特用作物學。國立編譯館。
□ 周廷光( 1987 ):蔬菜。淑馨出版社。
□ 周昌弘( 1990 ):植物生態學。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林文鎮( 1981 ):臺灣環境綠化樹種要覽。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
□ 林文鎮( 1986 ):野鳥食餌植物的效益及培育。載於譚峙軍主編:環境綠化文集。中華民國環境綠化協會,
   142-145頁。
□ 邱年永( 1993 ):百草茶源植物( 再版 )。弘祥出版社。
□ 邱年永、張光雄( 1983∼1995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1∼4冊 )。 南天書局。
□ 徐仲容、張維佐( 1993 ):飛到櫻花樹上的野生鳥類調查研究─兼談如何 指導學童由觀察鳥類來進行科學研
   習與環境教育。臺中縣東興國民小學。
□ 徐堉豐、李志穎、曾于芯( 1996 ):八掛山常見植物( 一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
□ 徐堉豐、李志穎、黃宗舜( 1996 ):八掛山常見昆蟲( 一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
□ 徐國士、呂勝由( 1985 ):臺灣的稀有植物( 再版 )。渡假出版社。
□ 高木村( 1985、1988 ):臺灣民間藥用植物。南天書局。
□ 張碧員、張蕙芬( 1997 ):臺灣野花365天( 春夏篇 )、( 秋冬篇 )。 大樹文化事業。
□ 張維佐( 1993 ):以大自然為師─美勞課程之欣賞教學。環境教育季刊,16期,70-71頁。
□ 張維佐( 1995 )指導林妮君、徐仟恩、張雅勝、羅宇廷:幫校園裡的綠色朋友算算生辰八字( 中華民國第三十
   五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生物科高小組作品說明書 )。臺中縣東興國民小學。
□ 張維佐( 1996 )指導林妮君、徐仟恩、蔡秉宗、羅宇廷:幫校園裡的樹公公寫週記( 中華民國第三十六屆中小
   學科學展覽會生物科高小組作品說明書 )。臺中縣東興國民小學。
□ 張憲昌( 1987、1990 ):藥草(一)、(二)。渡假出版社。
□ 梁鶚主編( 1984 ):香花集。豐年社附設出版部。
□ 梁鶚主編( 1988、1989 ):經濟植物集(一)、(二)。豐年社附設出版部。
□ 郭善基、尹祚棟( 1996 ):認識植物拉丁學名。渡假出版社。
□ 陳明義、李遠欽( 1986 ):談平地淺山的誘鳥植物。載於譚峙軍主編:環境綠化文集。中華民國環境綠化協
   會, 146頁。
□ 章錦瑜( 1990∼1994 ):景觀植物。( 一∼六冊 )( 增訂再版 )。
□ 傅建明等( 1989 ):玉山國家公園東埔至八通關地區蝶類資源調查報告。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 彭仁傑等( 1993 ):臺灣特有植物名錄。臺灣省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 曾義雄、蔡進來( 1989 ):生物下( 植物 )。載於林世珍、陳光華、鄭榮松等主修:臺中縣志。臺中縣政府臺
   中縣志編纂委員會,卷一,土地志,第三篇, 293-549頁。
□ 游以德、陳玉峰、吳盈( 1995 ):臺灣原生植物(上)、(下)。淑馨出版社。
□ 黃敏展主編( 1987 ):臺灣花卉彩色圖鑑。臺灣花卉發展協會。淑馨出版社。
□ 楊再義( 1994 ):本草歷史與臺灣毒草。渡假出版社。
□ 詹見平、張維佐( 1996 ):植物教材觀察園--創造思考式解說牌探討。臺中縣東興國民小學。
□ 臺灣植物誌編輯委員會( 1975∼1979 ):臺灣植物誌( Flora of Taiwan)( 一∼六卷 )。現代關係出版社。
□ 劉棠瑞主編( 1989 ):植物學( 中山自然科學大辭典第八冊 )( 第四版 )。臺灣商務印書館。
□ 劉德祥譯( 安東尼•赫胥黎著 )( 1997 ):綠色資產。大樹文化事業。
□ 蔡百峻( 1988 ):玉山的蝴蝶。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 鄭元春( 1984 ):臺灣的常見野花(一)、(二)( 再版 )。渡假出版社。
□ 鄭元春( 1988 ):野菜(一)、(二)( 再版 )。渡假出版社。
□ 鄭元春( 1990 ):特用植物。渡假出版社。
□ 鄭元春( 1993 ):有毒植物( 再版 )。渡假出版社。
□ 鄭漢文、姜國彰、廖聖福、董華澤( 1993 ):臺東縣電光泥火山自然景觀及生態調查研究。臺東縣電光國民
   小學。
□ 賴明洲( 1987 ):臺灣原生景觀樹木植栽手冊。交通部觀光局。
□ 賴明洲( 1995 ):最新臺灣園林觀賞植物名錄。地景企業。
□ 應紹舜( 1981 ):觀賞樹木。羅盤出版事業。
□ 應紹舜( 1985∼1992 ):臺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一∼四卷 )。著者自行出版。
□ 薛聰賢( 1986∼1993 ):家庭園藝( 1∼10輯 )( 增訂再版 )。著者自行出版。
□ 謝平芳、單玉珍、邱茲容( 1981 ):植物與環境設計( 再版 )。知音出版社。
□ 羅宏仁、周大慶、黃嘉隆、余弘恕( 1996 ):雪山步道解說資源之調查研究。內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管
   理處。


[回新社河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