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漣河之戀
適合教學階段:第三階段( 國小六年級 )
教學時數:8節( 320分鐘 )
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
引導學生從探訪沙漣河的過程中,學得沙漣河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水文水質、地質狀態、生態等知識。
2、 情意目標:輔導學生從探訪沙漣河的過程中,體驗大自然的奧妙及愛護大自然的情操。
3、 技能目標:輔導學生從探訪沙漣河的過程中學習蒐集資料的方法、傳達能力以及建構批判思考能力。
教學方案:
教 學 目 標
|
能 力 指 標
|
教 學 流 程
|
教學媒體
|
教學時間
|
備 註
|
激發學習興趣 | 1、引起動機: 放映沙漣河的環境及生物正片或教學網頁 |
幻燈機、幻燈片或教學網頁 | 10分鐘 | 第一節開始 | |
培養「過程技巧:組織與關連、發現問題」等能力 | 1-3-4-3 能由各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
2、從觀賞正片或教學網頁的過程中,分組討論沙漣河的相關問題並初步嘗試歸納其間的關連性: (1)沙漣河有哪些問題? (2)如何探訪沙漣河? (3)如何蒐集沙漣河的相關資料? (4)沙漣河有哪些生物? 3、分組報告討論結果 |
白板或記錄紙、或電腦 |
20分鐘
10分鐘 |
第一節結束 |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 6-3-3-1 能規畫、組織探討的活動 6-3-3-2 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 |
4、分組蒐集資料並規畫及報告探訪沙 漣河的各項籌備活動。 |
白板或記錄紙、電腦、印表機、液晶投影機 |
10分鐘 10分鐘 10分鐘 3分鐘 2分鐘 |
第二節開始 教學評量: 觀察學生是否認真參與
第二節結束 |
培養「過程技巧:觀察」能力
|
1-3-1-2 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
10、出發 |
望遠鏡、皮尺、木尺、小撈網、pH儀、圖鑑、地圖、記錄紙、筆、哨子、手錶、擴音器等 |
80分鐘
40分鐘 |
第三節開始 第四節結束 第五節開始 第五節結束 |
培養過程技巧:「傳達」能力
|
1-3-5-1 將資料用的圖表表達 1-3-4-1 能由各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1-3-4-2
|
15、將調查結果繪製統計圖表 16、推派代表訪長輩耆老,瞭解沙漣河的歷史沿革及變化 |
記錄紙、筆 錄音機
|
20分鐘
20分鐘
|
第六節開始 教學評量: 觀察報告經過並檢視訪問記錄
第六節結束 |
培養「思考智能」--批判思考能力
培養「科學與技術認知」能力
|
1-3-4-3 由資料顯示的相關,推測其背後可能的因果關係 6-3-1-1 對他人的資訊或報告提出合理的求證和質疑 2-3-1-1 提出問題、研商處理問題的策略 |
18、綜合討論:
|
道林紙、奇異筆或戶外白板 | 40分鐘 |
第七節開始 教學評量: 觀察討論情形並於適當時機 (例如:九二一之後,沙漣河魚類感染黃吸蟲、......等) 第七節結束 |
培養過程技巧:「傳達」能力 | 1-3-5-3 清楚的傳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果1-3-5-4 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1-3-5-5 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 1-3-5-5 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 |
20、分組報告改善問題的行動策略
21、全組共同分析別組「行動策略」的優缺點
24、發展活動:將所蒐集到的資料製作成網頁發表在學校的網站上。 |
道林紙、奇異筆或戶外白板、擴音器、電腦、印表機、紙張、網際網路等 | 40分鐘 |
第八節開始 教學評量: 觀察報告過程並評估各項策略品質
第八節結束 教學評量:檢視網頁 |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