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昆蟲 |
昆蟲是所有生物中種類及數量最多的一群,已知的種類大約有一百萬種左右,數量多的難以估計。一般人常會將體型微小、生存空間不大的『蟲』都歸類於昆蟲,其實牠們之間還是有很大差別。
昆蟲在分類學上屬於「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
節肢動物簡單的說是指身體和腳都有很多節的動物,牠包括:
一、蜘形綱:蜘蛛、壁蝨、蠍子等。
二、倍足綱:馬陸類。
三、唇足綱:蜈蚣類。
四、甲殼綱:螃蟹、蝦等。
五、有爪綱:木節蠶等。
六、昆蟲綱。
節肢動物共同特點是身體外表包著由幾丁質構成的硬殼稱為外骨骼,用來保護其身體,並供筋肉之附著。與其它動物之內骨骼剛好相反。
昆蟲與其它節肢動物身體結構上最大的不同就是體軀由頭、胸、腹三部分構成,胸部並具三對腳且大部份具有翅膀一或二對。簡單的說六隻腳的動物就是『昆蟲』。
昆蟲的形態 |
外部構造
一.皮膚:
昆蟲的皮膚,就是我們平常看到的外殼。是由幾丁質構成的堅硬殼,能保護體內器官,並防止水分之蒸發
,稱為外骨骼。另皮膚上的突出物如毛、刺、鱗片等則具有感覺外界刺激之功用。外骨骼提供體內筋肉附著之用,並使聯繫之腳及翅膀等運動器官能達到飛翔移動之運動功能。二.頭部:
大部份的感覺器官都集中於頭部。通常頭部具有一對觸角、一對複眼及三個單眼(大部份種類都有)及口器。茲將頭部各器官構造及功能敘述如下:
(一)、觸角:
是一可動的附屬肢
,是由許多環節所構成。主要有觸覺的功能
,而在蟋蟀中則有感覺氣溫的功能 ,在蚊子身上則有聽覺器官之功能 ,在蜜蜂及蛾身上則有嗅覺之功能。
(二)、複眼及單眼
: (三)、口器:
一般是由大顎
1、咀嚼型
:如蝗蟲、蜻蜓之口器,大都相當發達,適合咬嚼撕碎食物。2、吸食型:如蝶、蛾之口器,其小顎外瓣延長成一條狀之吸管,上、下唇及大顎皆退化,此種口器僅能吸食液體狀食物
。3、刺吸型:如虫春象、蟬及蚊子之口器,此種口器適合刺穿其所食之動植物之表皮而吮吸其體液。
4、舔食型:下唇發展而成的口吻末端膨大而構成唇瓣,在舔食食物時,液體由唇瓣經過上唇咽頭及舌問之食餐進入內。蠅類具有這種口器。
三、胸部:
昆蟲的運動器官都集中在此。胸部可分為三個部份,位於前方與頭部相連的叫前胸,其次為中胸.最後為後胸 ,後胸與腹部相連。這三部份各生有腳一對。而具有翅膀的昆蟲在中胸及後胸又各長有翅膀一對。腳用於步行,翅膀用於飛行。昆蟲因為具有這兩種運動器官,所以遷徙能力特別強,也因而散步布於地球上的各個角落。
四、腹部:
內有消化器官及生殖器官。生殖器官位於腹部尾端。腹部在成蟲時無腳,但在有些幼蟲上則有。腹部的環節數因種類有所差異,大部份昆蟲多介於三、四節至十 、十一節之間。大部份昆蟲肛門兩側有一對尾毛,職司感覺。
內 部 構 造
一、分泌器官:
包括各腺體,具有分泌各種荷爾蒙之功用。主要能將血液中某些成份,轉變為臘、粘液、毒液及其它具有特殊用途之物質。如有些昆蟲具有臘腺,蜂之臘腺可助其建造蜂窩。家蠶之絲線為人類之最愛,用來製造衣服、被褥。
虫春象類具臭腺,令其它動物望而生畏。二、消化系統:
昆蟲自口開始經咽喉、食道、嗉囊、前胃、食到瓣(前腸部份),再經中腸部份亦就是胃,最後進入後腸部份(含小腸、大腸、及直腸),腸之末端接肛門,將廢物排出。中後腸交接處有馬氏管附著,此管之功能猶如人類之腎臟,能從血液中移去廢物,經後腸、肛門排出體外。
三、循環系統:
位於體背的一長型血管為主要循環器官,前端為大動脈,能將血液輸送至腦部,後端則具有如動物心臟博動之功能;血液一般由後往前輸送,然後循行於體腔及附屬器內,再流回這裡,血液通常並不攜氧,而只負責養分之傳送,體細胞內之尿酸也經由血液攜至馬氏官經後腸肛門排出。
四、呼吸系統:
由氣門、氣管及毛細氣管構成。氣門位於胸、腹兩部份之體側上,空氣由氣門進入氧管再經毛細氣管。而毛細氣管因散佈於細胞間,可將氧氣擴散至細胞中,而達成呼吸作用。許多水生昆蟲在幼蟲時期用如魚鰓功用之氣管鰓行呼吸作用。
五、神經系統:
在頭部有腦,主管視覺、觸覺、嗅覺、味覺及聽覺作用;而在腹部的位置,則有一條縱走的神經索,索上有好幾個神經球,負責管制其附近細胞及器官的活動。
昆蟲的變態 |
昆蟲的一生可說是變化多端,生動有趣的。人類及其他哺乳類動物在成長過程中其外部形態特徵變化不大。昆蟲則不然,從出生到成蟲其形態上要發生幾次大的改變,我們稱這種改變的過程為『 變態 』。
一般來說,我們將昆蟲的變態分成下面幾類:
完全變態的過程—以長尾水青蛾為例 | ||
雌蛾產卵 | 卵之特寫 | 孵化後為一齡幼蟲 |
蛻皮後之二齡幼蟲 | 三齡幼蟲 | 四齡幼蟲 |
終齡幼蟲開始吐絲造繭 | 將繭剪開,內為蛹體 | 蛹羽化後即為成蟲 |
完全變態的昆蟲共有九目:
1.鱗翅目( 蝶蛾類 ) 2.鞘翅目( 甲蟲類 ) 3. 膜翅目( 蜂、蟻類 )
4.雙翅目( 蚊蠅類 ) 5.毛翅目( 石蠶蛾 ) 6.脈翅目( 草蛉、蛟蛉類 )
7.長翅目( 蠍蛉 ) 8.撚翅目( 撚翅蟲 ) 9.蚤目( 跳蚤 )
不完全變態的昆蟲常見的幾個目如:
1.蜚蠊目( 蟑螂 ) 2.等翅目( 白蟻 ) 3.蜻蛉目( 蜻蜓、豆娘 )
4.半翅目( 椿象 ) 5.革翅目(蠼虫叟) 6.直翅目( 蟋蟀、蝗蟲及螽蟴 )
7.蜉蝣目( 蜉蝣 ) 8.虫脩目(竹節蟲) 9.同翅目( 蟬、蚜蟲)
變態過程中各個時期之變化,詳述如下:
一、卵:
卵在雌蟲體內形成、當雌蟲和雄蟲交尾後,雌蟲受精囊中有精子,而精子會跑到輸卵管中與卵相結合完成受精。
二、產卵:
雌蟲會將卵產在孵化後幼蟲容易找到食物的地方。產卵的地方因昆蟲的種類、幼蟲食物、生活環境而有所不同。幼蟲吃植物的,雌蟲就將卵產在植物上,如蝶、蛾、象鼻蟲等。幼蟲食物需生活在別的動物身上或體內的,雌蟲就將卵產在動物身上或以特殊構造的產卵管刺入寄主體內產卵,如某些寄生蜂將卵產在鳳蝶科的幼蟲體內;頭蝨將卵產在人體頭髮根部。有些種類則將卵產在土中或水中。
三、孵化:
從卵中掙出卵殼外的過程就叫『孵化』
,有些種類用顎將殼咬破,有些種類則用口分泌酵素溶化外殼掙脫而出。四、幼蟲:
有些幼蟲和成蟲外部形態相似而有些則完全不同。外生翅群類的昆蟲中之陸生種類的幼蟲就如成蟲的縮小版。因幼蟲形態酷似成蟲,稱此種幼蟲,為『若蟲』。而幼蟲棲息於水中的水生種類,其幼蟲形態和成蟲大不相同,如蜻蜓之幼蟲水蠆,其形態和成蟲大不相同,此種水生種類之幼蟲,稱之為『稚蟲』。而內生翅群類完全變態的昆蟲其幼蟲形態及成蟲形態簡直有天壤之別,正如我們常說醜陋的毛毛蟲(這裡指蝶之幼蟲)會蛻變成美麗的蝴蝶一般。
五、蛻皮:
幼蟲必須不斷進食,方能長大。但昆蟲之身體結構為外骨骼,無法隨著身體拉長變大,牠必須將較小的皮蛻掉,換上更大的新皮,這種過程就叫做『蛻皮』。蛻皮的次數因種類而異,一般說來約三至四次,最多可達十多次。
六、蛹:
完全變態的昆蟲才具有蛹期;不完全變態的昆蟲則無此一階段。完全變態類昆蟲之幼蟲,經過一定的成長之後,會停止攝食而進入靜止狀態,此時即可稱為前蛹期,隨後蛻變為蛹。此時體內會分泌荷爾蒙,對皮膚及體內器官作用,徹底改造,以適應成蟲期之需要。
蛹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裸蛹:觸角、腳、翅膀都和身體分離、有活動能力。如甲蟲、蜂、蟻等。
(二)、被蛹:觸角、腳、翅膀都沒有分開,不能活動的。如蝶、蛾之蛹。
(三)、圍蛹:幼蟲最後一次體皮硬化沒有蛻掉,與蟲體完全分離而形成蛹殼,蛹就被包圍在裡面。如蠅類的蛹。
有些昆蟲在蛹期無法活動,為保護自己,當幼蟲老熟時會尋覓適當之隱蔽場所,如土中、石礫下、樹皮裂縫處化蛹。另外有些昆蟲則以造繭的方式保護蛹體,如最常見的家蠶吐絲造繭,以保護蛹體不受外物干擾。
七、羽化:
完全變態之昆蟲自蛹掙脫而出變成成蟲,或水中昆蟲的稚蟲脫離水面在陸地上變成成蟲的過程就叫『羽化 』。成蟲自蛹殼脫出之後,通常會暫懸垂於蛹體上或就近的植物或其它物體上,等待其體液注入體內或翅膀內,慢慢伸展,至完全乾燥後即開始活動。蛹期之長短,因種類而異,且會因氣溫及其它因素而有所變化,一般狀況下大約一、二星期左右。
八、尋偶及交尾:
昆蟲生長至成蟲後,傳宗接代乃成為主要的任務。昆蟲藉著嗅覺、聽覺及視覺來尋找配偶。有些昆蟲藉嗅覺作為傳遞訊息的工具,而傳遞訊息的化學物質稱之為「費洛蒙」。雌蟲或雄蟲就藉著散發費洛蒙來吸引異性,達到交尾的目的。有些昆蟲藉著聲音來尋找配偶,如蟋蟀、螽蟴及蟬就是以鳴叫聲來吸引異性的。而以發光來尋找配偶,當屬
著名的螢火蟲了。交尾行為常因種類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大部份昆蟲進行交尾時,大致上是雄蟲爬到雌蟲的背上。而蚊、蜂及蟻類則在飛翔中進行交尾。交尾過後,雌蟲隨即尋找適當地點來產卵。
昆蟲從卵至成蟲到交尾、產卵,如此循環,週而復始,這就是昆蟲的一生。
九、世代:
昆蟲自卵經幼蟲、蛹至成蟲,再開始產卵,這一完整階段稱為世代。一年發生一世代叫『一化』,發生二世代叫『二化』,以此類推。世代之長短因種類而異。蚜蟲世代極短,一年就可能完成二、三十世代。而北美洲的十七年蟬、其幼年期就長達十七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