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 蟹

第一頁 第二頁 第三頁 第四頁 第五頁

操作說明:按小圖可看中圖及說明,按中圖可看大圖

底棲短槳蟹 光手酋婦蟹 肉球皺蟹 銅鑄熟若蟹 環紋金沙蟹
I-001
I-002
I-003
I-004

I-005

 隆背瓢蟹 紅斑瓢蟹  中華沙蟹  糾結清白招潮蟹   台灣招潮蟹
I-006
I-007
I-008
I-009

I-010

屠氏招潮蟹 窄招潮蟹 三角招潮蟹 四角招潮蟹 粗腿綠眼招潮蟹
I-011
I-012
I-013
I-014

I-015

整潔泥蟹 白紋方蟹 細紋方蟹 長趾方蟹 摺痕厚紋蟹
I-016
I-017
I-018
I-019

I-020

素材名稱
底棲短槳蟹 Thalamita prymna 梭子蟹科

攝影:何平合

觀察筆記
棲息於珊瑚礁或岩礁淺水中,是潮間帶常見種。全身背面顏色主要為墨綠色,因此出現在綠色海藻之間活動時,就有絕佳的保護色。梭子蟹科的種類最後一對步腳特化為又扁又圓,適合划水游泳,所以這一類的螃蟹又被稱為游泳蟹。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光手酋婦蟹 Eriphia sebana 酋婦蟹科

攝影:何平合

觀察筆記
光手酋婦蟹因一對粗壯的螯腳表面光滑而得到「光手」這個名字,是珊瑚礁潮間帶的常見種,左右螯腳的鉗指形態構造不同,右鉗指通常較粗大,在可動指基部還長著像臼齒狀的突出構造,是夾破貝殼的有力工具。紅色的眼睛,叫人看過都會忘不了。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肉球皺蟹 Leptodius sanguineus 扇蟹科

攝影:何平合

觀察筆記
棲息於潮間帶岩石下或礁石縫隙中,頭胸甲前側緣含外眼窩角共有六齒,體型很少超過甲寬四公分,螯腳粗壯,螯指黑色,好像戴著黑手套,扇蟹科的種類,很多有這樣的黑色螯指,被稱為黑手指蟹。肉球皺蟹螯指末端為凹匙狀,利於刮食藻類。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銅鑄熟若蟹 Zosimus aeneus 扇蟹科

攝影:何平合

觀察筆記
是珊瑚礁潮間帶的常見種,頭胸甲前側緣與步腳的前後緣都呈刀鋒狀,斑駁的體色是天然的警告色,警告四周的鄰居要知道牠全身充滿猛烈的毒性,絕不能吃牠,以免中毒身亡。二十世紀因誤食銅鑄熟若蟹死亡的人至少有10位,讓牠成為毒死最多人的毒蟹。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環紋金沙蟹 Lydia annulipes 酋婦蟹科

攝影:何平合

觀察筆記
棲息於岩礁或珊瑚礁高潮線附近,常藏身於岩穴或礁石縫隙中。成蟹甲寬三公分左右,頭胸甲橫卵圓形。頭胸甲及螯腳在黃色底色上有暗紫色交雜乳白色斑紋,步腳微暗紫色與乳白色環紋交錯,如同雨傘節的環紋。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隆背瓢蟹 Carpilius convexus 瓢蟹科

攝影:何平合

觀察筆記
頭胸甲卵圓形,前後側緣之間各有一鈍齒。全身背面為均勻暗橙紅色,或雜有紅棕色及白色斑紋,腹面鵝黃色。甲寬小於十公分,含有弱至中度的麻痺性貝毒,被列為毒蟹之一,不可食用。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紅斑瓢蟹 Carpilius maculatus 瓢蟹科

攝影:何平合

觀察筆記
頭胸甲卵圓形,成蟹甲寬可超過十五公分,背面相當隆起,表面光滑,前後側緣之間各有一鈍齒。全身背面橙紅色至淡棕色,腹面鵝黃色,頭胸甲背面共有十一個呈左右對稱分布的暗紫紅色斑點。有了這些斑點,看起來更像是瓢蟲的化身。國外曾有食用此種蟹的中毒事件,應避免食用。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中華沙蟹 Ocypode cordimand 沙蟹科

攝影:何平合

觀察筆記
俗稱平掌沙蟹、幽靈蟹、沙馬仔。頭胸甲呈方形,分區不明顯。眼睛粗短,不具角牙。螯腳掌節內側也缺乏發音的龍脊構造,因此而得名。頭胸甲背面常有泛白的斑紋。喜歡生活在高潮線以上較高而且乾燥的洞穴裡。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糾結清白招潮蟹 Uca perplexa 沙蟹科

攝影:何平合

觀察筆記
穴居於河口泥灘或珊瑚礁區靠內陸側的沉積沙泥地,退潮後出洞活動期間,雄蟹揮舞螯腳特別頻繁賣力,在招潮蟹中算是蠻活躍的種類。揮舞螯腳的方式先高舉再向外側伸展後收回。由黑白黃混雜的雲斑體色就容易與清白招潮蟹區別。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台灣招潮蟹 Uca formosensis 沙蟹科

攝影:何平合

觀察筆記
背甲呈梯形,背甲表面光滑,深褐至灰竭色。螯腳呈剪刀狀,小螯指端呈湯匙狀。喜歡棲息在潮間帶上半部,較乾燥地方。是台灣特有種,目前只有新竹香山、彰化伸港及台南曾文溪口有較大的族群。喜歡生活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因此千萬不要在棲地上種紅樹林(水筆仔),否則牠們可就要馬上搬家哦!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屠氏招潮蟹 Uca dussumieri 沙蟹科

攝影:何平合

觀察筆記
屠氏招潮蟹頭胸甲背面以黑褐色居多,中央常有三個白色斑點。大螯掌部外側面布滿粗顆粒,下半部紅色延伸至不動指末半部。大螯可動指外側面具有兩條明顯縱行凹溝,此一特徵可與其他招潮蟹清楚區別。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窄招潮蟹 Uca coarctata 沙蟹科

攝影:何平合

觀察筆記
窄招潮蟹頭胸甲後側緣內縮較明顯,體色也是黑褐色,但中央不具三個大白斑,偶而在前半部有暗黃色斑塊。雄性大螯近似屠氏招潮蟹,然而鉗指較瘦長,指尖較彎鉤,可動指外側面只有一條縱行凹溝,可與屠氏招潮蟹明顯區別。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三角招潮蟹 Uca triangularis 沙蟹科

攝影:何平合

觀察筆記
在台灣已知的十種招潮蟹中,無疑的三角招潮蟹是最迷你的種類。頭胸甲前後側緣中間特別外突尖銳,是辨識的最佳特徵。棲所多半位於隱蔽處,族群量又小,要在野外找尋牠可要費好多功夫。體色由純白到具有暗紅棕色斑點都有,步腳(特別是雄蟹)雜有黑色與暗棕色環紋。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四角招潮蟹 Uca tetragonon 沙蟹科

攝影:何平合

觀察筆記
在台灣已發現的十種招潮蟹中,頭胸甲有藍寶石般艷麗花紋的四角招潮蟹是最晚被紀錄的。棲所大多是在珊瑚礁或岩礁海岸向陸地內側的沙質覆蓋區,常沿著礫石、碎貝殼或死珊瑚碎片下挖洞居住,連珊瑚礁石上的裂縫或現成的洞穴也是其選擇的住家之一。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粗腿綠眼招潮蟹 Uca crassipes 沙蟹科

攝影:何平合

觀察筆記
粗腿綠眼招潮蟹有的個體全身是鮮豔的紅色,所以又被稱為紅豆招潮蟹,有的背甲呈現綠色與藍綠色雲斑狀花紋,雌雄顏色有時差異蠻大的。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整潔泥蟹 Ilyoplax integra 沙蟹科

攝影:何平合

觀察筆記
整潔泥蟹體型較淡水泥蟹更小,穴居於潮間帶珊瑚礁石上的小洞內,在一塊半平方公尺的礁石面,即有數十隻整潔泥蟹棲居。其雄蟹跳求偶舞招式類似台灣泥蟹。土灰色的體色,頗能融合沉積礁石上的泥巴顏色。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白紋方蟹 Grapsus albolineatus 方蟹科

攝影:何平合

觀察筆記
頭胸甲顏色為暗綠色密佈白點及白色條紋,擁有長滿尖刺的腳爪,具有釘鞋的功能,所以是攀爬海岸嚴礁或消波塊的高手,也耐得住一般海浪的衝擊,遇有危險時,常迅速從岩礁邊緣跳下,可算是跳躍的能手。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細紋方蟹 Grapsus tenuicrustatus 方蟹科

攝影:何平合

觀察筆記
頭胸甲圓方形,顏色為暗紫色密佈白色斑紋或白點。雄性腹部第六節較第五節長很多,第三對步腳前節明顯較長。與白紋方蟹習性相似,也是攀岩跳躍的能手。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長趾方蟹 Grapsus longitarsis 方蟹科

攝影:何平合

觀察筆記
頭胸甲方形,表面具顆粒狀突起。全身背面黃綠底色雜著墨綠色斑紋。夜間常與白紋方蟹出現於高潮帶的潮池內攝食藻類,族群量遠少於白紋方蟹或細紋方蟹。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褶痕厚紋蟹 Pachygrapsus plicatus 方蟹科

攝影:何平合

觀察筆記
棲息於岩礁潮間帶。頭胸甲近方形,前端較寬,背面稍隆起,具橫斜行皺褶。額甚寬,眼柄短,眼窩淺。體色可分兩型:就是淺綠底色上,一為黑色細條紋,另一為不等大的黑色斑塊。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