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與蛾
第一頁
第二頁 第三頁 第四頁 第五頁

白條斑蔭蝶 玉山蔭蝶 玉山蔭蝶 單環蝶 黑樹蔭蝶

J-041

J-042

J-043

J-044

J-045

 樹蔭蝶 波紋玉帶蔭蝶 深山玉帶蔭蝶 台灣黑燕蝶 埔里波紋小灰蝶

J-046

J-047

J-048

J-049

J-050

沖繩小灰蝶 沖繩小灰蝶 三星雙尾燕蝶 三星雙尾燕蝶 角紋小灰蝶

J-051

J-052

J-053

J-054

J-055

狹翅弄蝶 玉帶弄蝶(背面) 玉帶弄蝶(腹面) 大黑星弄蝶(腹面) 大黑星弄蝶(背面)

J-056

J-057

J-058

J-059

J-060

素材名稱

白條斑蔭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蛺蝶科,翅展約70~83公釐,翅膀底色為黑色,翅膀上下表面均有白色點狀或條狀的斑紋,後翅腹面顏色較淺,斑紋略帶黃色,雌雄蝶差異不大。分佈廣泛,主要分佈在低海拔山區。成蟲喜歡吸食樹液和腐爛水果,也會吸食水分和動物的排泄物,本種是蛇目蝶中少數不具有眼紋的種類。幼蟲食草為禾本科綠竹和桂竹等竹類植物。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玉山蔭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蛺蝶科,翅展寬41~44公釐。翅膀表面底色黑褐色,前翅外半段散生小米黃斑,後翅亞外緣具6枚眼紋;翅膀腹面底色褐色,後翅亞外緣6枚眼紋和翅基間有米白色波浪紋。雌雄外觀差異小。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玉山蔭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蛺蝶科,翅展寬41~44公釐。翅膀表面底色黑褐色,前翅外半段散生小米黃斑,後翅亞外緣具6枚眼紋;翅膀腹面底色褐色,後翅亞外緣6枚眼紋和翅基間有米白色波浪紋。雌雄外觀差異小。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單環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蛺蝶科,翅展約40~45公釐。體型較小,前翅表面僅有一枚小眼紋,翅膀腹面中央縱帶窄,顏色近白色,微帶淺藍紫色,無金屬光澤。後翅腹面的七枚眼紋,由上而下算起,第四枚至第六枚中心的白點呈一直線排列。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黑樹蔭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蛺蝶科,翅展約55~70公釐。雄蝶翅膀表面深黑褐色,雌蝶為褐色。翅膀腹面斑紋因季節差異而有顯著變化,和近似種樹蔭蝶秋型個體極為酷似。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樹蔭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蛺蝶科,翅展約55~65公釐。翅膀腹面花紋因季節不同有很大變化。夏型個體腹面呈波浪般碎花斑紋,且後翅亞外緣眼紋大而明顯,無近似種,雌蝶前翅斥端下方的外突與後翅的小尾突比雄蝶稍明顯。秋型個體近似黑樹蔭蝶,。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波紋玉帶蔭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蛺蝶科,翅展約55~65公釐。翅膀腹面花紋因季節不同有很大變化。夏型個體腹面呈波浪般碎花斑紋,且後翅亞外緣眼紋大而明顯,雌蝶前翅斥端下方的外突與後翅的小尾突比雄蝶稍明顯。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深山玉帶蔭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蛺蝶科,翅展約55~65公釐。翅膀腹面花紋因季節不同有很大變化。夏型個體腹面呈波浪般碎花斑紋,且後翅亞外緣眼紋大而明顯,雌蝶前翅斥端下方的外突與後翅的小尾突比雄蝶稍明顯。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台灣黑燕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小灰蝶科,翅展約23~30公釐。翅背面黑褐色,後翅尾端有絲狀突起;翅腹面淡灰色,有三排黑斑外圍白色。雌雄蝶色彩斑紋略同,雌蝶體型較大且翅形寬圓。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埔里波紋小灰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小灰蝶科,翅展約26~32公釐。雄蝶翅膀表面全為略帶金屬光澤的淡紫色。雌蝶翅表也近似波紋小灰蝶,但前翅淺藍色金屬光澤區域的外前端有部分白色斑紋,且本種後翅基部附近的淺藍色金屬光澤鱗片較明顯,翅表底色也較深。翅膀腹面雌雄相同,底色淺褐色,全面具有白色波浪般條狀花紋。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沖繩小灰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小灰蝶科,翅展約21~27公釐。翅膀表面雌雄個體明顯不同,雄蝶翅表為淺藍紫色,外緣部分有黑色帶狀斑紋,隨季節不同黑色帶有明顯變化,冬季個體黑色帶極細,夏季個體則變寬許多。雌蝶翅表為黑褐色,部分個體略帶淺藍紫色鱗片光澤。翅膀腹面斑紋雌雄大致相同。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沖繩小灰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小灰蝶科,翅展約21~27公釐。翅膀表面雌雄個體明顯不同,雄蝶翅表為淺藍紫色,外緣部分有黑色帶狀斑紋,隨季節不同黑色帶有明顯變化,冬季個體黑色帶極細,夏季個體則變寬許多。雌蝶翅表為黑褐色,部分個體略帶淺藍紫色鱗片光澤。翅膀腹面斑紋雌雄大致相同。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三星雙尾燕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小灰蝶科,翅展27~32公釐。翅膀表面為黑褐色,雄蝶則在黑褐色翅面中略帶藍色金屬光澤;後翅後端有大塊橙色斑,與兩根修長的尾狀突起。翅膀腹面底色米黃色,其間分佈多條縱向黑色帶狀斑,斑紋中央有銀色光斑。後翅腹面中央最長條縱帶內側,為三枚大小略為相同的黑色圓斑,且各自獨立而不相連。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三星雙尾燕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小灰蝶科,翅展27~32公釐。翅膀表面為黑褐色,雄蝶則在黑褐色翅面中略帶藍色金屬光澤;後翅後端有大塊橙色斑,與兩根修長的尾狀突起。翅膀腹面底色米黃色,其間分佈多條縱向黑色帶狀斑,斑紋中央有銀色光斑。後翅腹面中央最長條縱帶內側,為三枚大小略為相同的黑色圓斑,且各自獨立而不相連。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角紋小灰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小灰蝶科,翅展寬21~26公釐。雄蝶翅膀為具光澤的淡藍紫色,後翅具尾突和1個小黑點;雌蝶翅膀表面黑褐色底色中具淡藍紫色光斑和白色斑紋。翅膀腹面雌雄相同,滿布外觀特殊的黑斑。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狹翅弄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弄蝶科,翅展約34~41公釐。翅膀表面黑褐色,後翅無斑點,前翅白色斑點排列略似黑星弄蝶,但斑點較大。雌蝶除體型較大,白色斑點較發達外,和雄蝶並無太大差異。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玉帶弄蝶(背面)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弄蝶科,翅展約32~37公釐。翅膀表面底色為黑褐色,前翅內有10枚大小不等的小白點,後翅中央部位有一條略呈帶狀的斜行白色斑紋。翅膀腹面底色較翅表淡,前翅斑紋與翅表大致相同,後翅除白色帶狀斑紋外,有數枚較明顯的黑色斑點散生在附近。雌雄外觀差異不大。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玉帶弄蝶(腹面)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弄蝶科,翅展約32~37公釐。翅膀表面底色為黑褐色,前翅內有10枚大小不等的小白點,後翅中央部位有一條略呈帶狀的斜行白色斑紋。翅膀腹面底色較翅表淡,前翅斑紋與翅表大致相同,後翅除白色帶狀斑紋外,有數枚較明顯的黑色斑點散生在附近。雌雄外觀差異不大。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大黑星弄蝶(腹面)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弄蝶科,翅展寬40~44公釐。翅膀底色黑褐色,前翅端部區有3枚小白點,中央區有3個白斑和1枚小白點。後翅中央至前緣共有4或5枚黑色斑點。雌雄外觀差異小。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大黑星弄蝶(背面)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弄蝶科,翅展寬40~44公釐。翅膀底色黑褐色,前翅端部區有3枚小白點,中央區有3個白斑和1枚小白點。後翅中央至前緣共有4或5枚黑色斑點。雌雄外觀差異小。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