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

第一頁 第二頁 第三頁 第四頁 第五頁

疏根紫萍

無根萍

布袋蓮

布袋蓮

布袋蓮

G-081
G-082
G-083
G-084

G-085

鴨舌草

鴨舌草

異匙葉藻

異匙葉藻

馬來眼子菜

G-086
G-087
G-088
G-089

G-090

馬來眼子菜

眼子菜

流蘇菜

流蘇菜

流蘇菜

G-091
G-092
G-093
G-094

G-095

睡蓮

香蒲

香蒲

香蒲

水筆仔

G-096
G-097
G-098
G-099
G-100
       

素材名稱
疏根紫萍 Spirodela punctata (G. F. W. Meyer) Thompson 浮萍科

攝影:李松柏

觀察筆記
葉狀的單子葉植物,漂浮於水面上,是世界上最小的開花植物之一,以營養繁殖為主。本種植物體和青萍的大小和形狀樣子很像,其差別在於本種葉狀體的顏色較深,形狀為歪斜的橢圓形,根為3至5條。生育環境和青萍類似,但較少見。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無根萍 Wolffia arrhiza (L.) Wimmer 浮萍科

攝影:李松柏

觀察筆記
葉狀的單子葉植物,漂浮於水面上,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小的開花植物,以營養繁殖為主。無根萍是本科植物中最小的開花植物,植物體僅約一公釐長,沒有根,外形如綠色的蟲卵,又有「卵萍」之稱,主要生長在水塘中。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布袋蓮 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 Solms 雨久花科

攝影:李松柏

觀察筆記
多年生漂浮性單子葉植物,俗稱「浮水蓮花」,是一種世界廣泛分佈的漂浮性水生植物,原產地是在南美洲的巴西,由於它大而美麗的花朵,受到許多人的喜愛,因此被引進到世界各地做為觀賞植物。布袋蓮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顯目的花朵,在它每一朵花上方的一枚花被片中間為藍紫色,中心還有一塊菱形的黃色斑點,使整個花朵看起來特別耀眼,看起來有如「鳳眼」,所以布袋蓮又有「鳳眼蓮」之稱。其旺盛的營養繁殖能力,常覆滿整個水域,在全世界造成的危害至今仍無法根除。植物體蓮座狀,葉片寬廣卵形;葉柄內具有許多氣洞,在稀疏的族群中,葉柄膨大成圓球形;族群生長密集時,生長的葉柄則變長。每年5至11月間開花,花序穗狀,花被片6枚,藍紫色,最上面一枚中間具有深藍紫色及黃色的斑紋,故有「鳳眼蓮」之稱。花的壽命只有一天,開完花後,在傍晚花梗即向下彎曲。過去一直認為布袋蓮不會產生種子,其實布袋蓮在其原產地巴西,每年均是以種子來繁殖。在本省只要留意觀察,也可以看到其果實,果實長約一公分。主要生長在池塘、流動平緩的溝渠中。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布袋蓮 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 Solms 雨久花科

攝影:李松柏

觀察筆記
多年生漂浮性單子葉植物,俗稱「浮水蓮花」,是一種世界廣泛分佈的漂浮性水生植物,原產地是在南美洲的巴西,由於它大而美麗的花朵,受到許多人的喜愛,因此被引進到世界各地做為觀賞植物。布袋蓮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顯目的花朵,在它每一朵花上方的一枚花被片中間為藍紫色,中心還有一塊菱形的黃色斑點,使整個花朵看起來特別耀眼,看起來有如「鳳眼」,所以布袋蓮又有「鳳眼蓮」之稱。其旺盛的營養繁殖能力,常覆滿整個水域,在全世界造成的危害至今仍無法根除。植物體蓮座狀,葉片寬廣卵形;葉柄內具有許多氣洞,在稀疏的族群中,葉柄膨大成圓球形;族群生長密集時,生長的葉柄則變長。每年5至11月間開花,花序穗狀,花被片6枚,藍紫色,最上面一枚中間具有深藍紫色及黃色的斑紋,故有「鳳眼蓮」之稱。花的壽命只有一天,開完花後,在傍晚花梗即向下彎曲。過去一直認為布袋蓮不會產生種子,其實布袋蓮在其原產地巴西,每年均是以種子來繁殖。在本省只要留意觀察,也可以看到其果實,果實長約一公分。主要生長在池塘、流動平緩的溝渠中。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布袋蓮 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 Solms 雨久花科

攝影:李松柏

觀察筆記
多年生漂浮性單子葉植物,俗稱「浮水蓮花」,是一種世界廣泛分佈的漂浮性水生植物,原產地是在南美洲的巴西,由於它大而美麗的花朵,受到許多人的喜愛,因此被引進到世界各地做為觀賞植物。布袋蓮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顯目的花朵,在它每一朵花上方的一枚花被片中間為藍紫色,中心還有一塊菱形的黃色斑點,使整個花朵看起來特別耀眼,看起來有如「鳳眼」,所以布袋蓮又有「鳳眼蓮」之稱。其旺盛的營養繁殖能力,常覆滿整個水域,在全世界造成的危害至今仍無法根除。植物體蓮座狀,葉片寬廣卵形;葉柄內具有許多氣洞,在稀疏的族群中,葉柄膨大成圓球形;族群生長密集時,生長的葉柄則變長。每年5至11月間開花,花序穗狀,花被片6枚,藍紫色,最上面一枚中間具有深藍紫色及黃色的斑紋,故有「鳳眼蓮」之稱。花的壽命只有一天,開完花後,在傍晚花梗即向下彎曲。過去一直認為布袋蓮不會產生種子,其實布袋蓮在其原產地巴西,每年均是以種子來繁殖。在本省只要留意觀察,也可以看到其果實,果實長約一公分。主要生長在池塘、流動平緩的溝渠中。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鴨舌草 Monochoria vaginalis (Burm. f.) Presl 雨久花科

攝影:李松柏

觀察筆記
一年生單子葉草本植物,葉叢生,具有長柄,葉片寬卵形,先端尖,基部心形花序總狀,由葉柄的中間長出,花藍紫色。主要生長在水田中,幼小時期葉呈線形,與瘤果簀藻的外形很相似,除非經驗豐富,否則極難區別。主要以種子來繁殖,也常以匍匐的莖形成一大片的族群。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鴨舌草 Monochoria vaginalis (Burm. f.) Presl 雨久花科

攝影:李松柏

觀察筆記
一年生單子葉草本植物,葉叢生,具有長柄,葉片寬卵形,先端尖,基部心形花序總狀,由葉柄的中間長出,花藍紫色。主要生長在水田中,幼小時期葉呈線形,與瘤果簀藻的外形很相似,除非經驗豐富,否則極難區別。主要以種子來繁殖,也常以匍匐的莖形成一大片的族群。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異匙葉藻 Potamogeton distinctus Bennett 眼子菜科

攝影:李松柏

觀察筆記
眼子菜屬植物其特徵為莖、葉柔軟,葉互生,單型或兩型,沉水或漂浮水面,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兩性,風媒或水表傳粉,花被片四枚,雄蕊四枚,果實核果狀。本種植物的葉幾乎都是浮水葉,橢圓形至長橢圓形,4至7公分長,先端尖;生長初期會有水中葉,水中葉披針形。植株不大,具有地下走莖,可以增加其族群,主要生長在水田中。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異匙葉藻 Potamogeton distinctus Bennett 眼子菜科

攝影:李松柏

觀察筆記
眼子菜屬植物其特徵為莖、葉柔軟,葉互生,單型或兩型,沉水或漂浮水面,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兩性,風媒或水表傳粉,花被片四枚,雄蕊四枚,果實核果狀。本種植物的葉幾乎都是浮水葉,橢圓形至長橢圓形,4至7公分長,先端尖;生長初期會有水中葉,水中葉披針形。植株不大,具有地下走莖,可以增加其族群,主要生長在水田中。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馬來眼子菜 Potamogeton malaianus Miq. 眼子菜科

攝影:李松柏

觀察筆記
馬來眼子菜為本屬植物中葉型最大的種類,葉片長度8至10公分,葉的先端具有凸尖,所以又名「凸尖眼子菜」;又葉片有如竹葉狀,具有明顯的葉鞘,故又有「箬葉藻」的名稱。是一種沉水或漂浮水面,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兩性,風媒或水表傳粉,花被片四枚,雄蕊四枚,果實核果狀。主要生長在流動的溝渠之中。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馬來眼子菜 Potamogeton malaianus Miq. 眼子菜科

攝影:李松柏

觀察筆記
馬來眼子菜為本屬植物中葉型最大的種類,葉片長度8至10公分,葉的先端具有凸尖,所以又名「凸尖眼子菜」;又葉片有如竹葉狀,具有明顯的葉鞘,故又有「箬葉藻」的名稱。是一種沉水或漂浮水面,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兩性,風媒或水表傳粉,花被片四枚,雄蕊四枚,果實核果狀。主要生長在流動的溝渠之中。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馬來眼子菜 Potamogeton malaianus Miq. 眼子菜科

攝影:李松柏

觀察筆記
馬來眼子菜為本屬植物中葉型最大的種類,葉片長度8至10公分,葉的先端具有凸尖,所以又名「凸尖眼子菜」;又葉片有如竹葉狀,具有明顯的葉鞘,故又有「箬葉藻」的名稱。是一種沉水或漂浮水面,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兩性,風媒或水表傳粉,花被片四枚,雄蕊四枚,果實核果狀。主要生長在流動的溝渠之中。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流蘇菜 Ruppia maritima L. 流蘇菜科

攝影:李松柏

觀察筆記
為一種生長在淡鹹水的沉水植物,植物體柔軟,葉細長呈絲狀,雌花和雄花不顯著,雄花露出水面,讓花粉漂浮在水面上,靠水流將其流到雌花的旁邊,以達到傳粉的目的。果實卵形,先端尖細。本省分佈於新竹、台中以南,靠海地區的溝渠、池塘、魚塭、河口等地區。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流蘇菜 Ruppia maritima L. 流蘇菜科

攝影:李松柏

觀察筆記
為一種生長在淡鹹水的沉水植物,植物體柔軟,葉細長呈絲狀,雌花和雄花不顯著,雄花露出水面,讓花粉漂浮在水面上,靠水流將其流到雌花的旁邊,以達到傳粉的目的。果實卵形,先端尖細。本省分佈於新竹、台中以南,靠海地區的溝渠、池塘、魚塭、河口等地區。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流蘇菜 Ruppia maritima L. 流蘇菜科

攝影:李松柏

觀察筆記
為一種生長在淡鹹水的沉水植物,植物體柔軟,葉細長呈絲狀,雌花和雄花不顯著,雄花露出水面,讓花粉漂浮在水面上,靠水流將其流到雌花的旁邊,以達到傳粉的目的。果實卵形,先端尖細。本省分佈於新竹、台中以南,靠海地區的溝渠、池塘、魚塭、河口等地區。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睡蓮 Nymphaea lotus L. 睡蓮科

攝影:鄭清海

觀察筆記
水生之花卉很多人弄不清楚荷,蓮,睡蓮之間的差別,其實蓮花就是荷花的別名,所以蓮就是荷,而睡蓮和荷花就有許多不同的地方。如睡蓮的葉子有一個深裂,浮貼在水面上,顏色較深綠;而荷葉沒有裂痕,而且葉子是挺立於水面上的。睡蓮的花比荷花有更多的顏色,如紅,黃,白,紫等,中間有一圈黃色的雄蕊,通常花在白天開放,晚上閉合,就像人在晚上睡覺一樣,故名睡蓮。漿果。睡蓮適宜栽植於水池中,下部要有泥土種植時必須注意水面的高低,使葉子剛好漂浮在水面上,如果水面太低,葉子容易受日曬而乾死。睡蓮開花後結成果實,當花謝後,花梗會彎曲而沈入水中,其漿果在水中成熟後,會開裂而散出種子,在泥中發芽而繁衍子代。亦可採分株法或根莖繁殖法,將泥中之根莖挖出,取約15公分長,取培養土栽種,水約一尺深,並用石塊固著即可。因花有許多種顏色,頗具觀賞價值,袖珍型者更是受人喜愛;另外,睡蓮也可提煉染料或做為醫藥用。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香蒲 Typha orientalis Presl 香蒲科

攝影:李松柏

觀察筆記
生長在沼澤濕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由於它所開出來的花序像蠟燭一般,俗稱「水蠟燭」,其實它的花序可分為兩部分,雄花序在上半部較短,下半部較長的部分是雌花序,而雌雄花序之間緊接在一起,雄花序較早脫落,最後留下雌花序,此時看去就像一根根的蠟燭佇立在水中。其實整個花序部分是由許多毛狀的構造所形成,等果實成熟之後,這些毛狀的構造便藉著風力的作用,將果實帶到各地去,海風可以到達的地方,就可能有它的蹤跡,廢耕的水田、潮濕的沼澤地是它最佳的生育場所。對插花的人來說,香蒲並不陌生,它的花序是插花常用的材料之一。雄花的花粉收集起來,稱為「蒲黃」,可以做為止血藥。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香蒲 Typha orientalis Presl 香蒲科

攝影:李松柏

觀察筆記
生長在沼澤濕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由於它所開出來的花序像蠟燭一般,俗稱「水蠟燭」,其實它的花序可分為兩部分,雄花序在上半部較短,下半部較長的部分是雌花序,而雌雄花序之間緊接在一起,雄花序較早脫落,最後留下雌花序,此時看去就像一根根的蠟燭佇立在水中。其實整個花序部分是由許多毛狀的構造所形成,等果實成熟之後,這些毛狀的構造便藉著風力的作用,將果實帶到各地去,海風可以到達的地方,就可能有它的蹤跡,廢耕的水田、潮濕的沼澤地是它最佳的生育場所。對插花的人來說,香蒲並不陌生,它的花序是插花常用的材料之一。雄花的花粉收集起來,稱為「蒲黃」,可以做為止血藥。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香蒲 Typha orientalis Presl 香蒲科

攝影:李松柏

觀察筆記
生長在沼澤濕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由於它所開出來的花序像蠟燭一般,俗稱「水蠟燭」,其實它的花序可分為兩部分,雄花序在上半部較短,下半部較長的部分是雌花序,而雌雄花序之間緊接在一起,雄花序較早脫落,最後留下雌花序,此時看去就像一根根的蠟燭佇立在水中。其實整個花序部分是由許多毛狀的構造所形成,等果實成熟之後,這些毛狀的構造便藉著風力的作用,將果實帶到各地去,海風可以到達的地方,就可能有它的蹤跡,廢耕的水田、潮濕的沼澤地是它最佳的生育場所。對插花的人來說,香蒲並不陌生,它的花序是插花常用的材料之一。雄花的花粉收集起來,稱為「蒲黃」,可以做為止血藥。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水筆仔 Kandelia candel (L.) Druce 紅樹科

攝影:鄭清海

觀察筆記
水筆仔為常綠小喬木,樹皮呈灰褐色,樹幹基部明顯膨大為板狀,綿密的支持根再由板根下分出扎入軟泥中。葉長橢圓形,先端較鈍,葉緣略反捲。花一株約4∼9朵,花萼五裂,裂片呈披針形,花瓣五枚,白色絲狀花瓣,吸引蜜蜂前來採蜜。筆狀胎生苗從原來圓鈍形漸長成棒狀,下端尖的形體。果實成熟後,尚未脫離母體前會先行萌芽成為胎生之幼苗,故其屬胎生植物,根枝很多,圓條形,在水中較易支撐整個植物體。分佈在河流出海口附近,台灣北部淡水河,中部及南部之河流出海口都有它的蹤跡,生長在淡鹼水交界的沼澤地,往往有大的群落,稱之為「紅樹林」。其樹皮可做染料,為台灣稀有的植物,具學術研究價值,政府己列入保護,又因其群生於河口附近,有保護海岸及河川出海口之功效,有助於防洪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