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

第一頁 第二頁 第三頁 第四頁 第五頁 第六頁 第七頁 第八頁 第九頁 第十頁

斑粉蝶 茶斑蛾 白條斑蔭蝶 黃三線蝶 台灣波紋蛇目蝶

D-181

D-182

D-183

D-184

D-185

 單環蝶 小三線蝶 黃蛺蝶 白條黑蔭蝶 黑擬蛺蝶

D-186

D-187

D-188

D-189

D-190

 琉璃蛺蝶 姬雙尾蝶 細蝶 琉球紫蛺蝶 黑脈樺斑蝶

D-191

D-192

D-193

D-194

D-195

 琉球青斑蝶 玉帶鳳蝶 黑鳳蝶 琉璃紋鳳蝶 帶錨紋蛾

D-196

D-197

D-198

D-199

D-200

素材名稱

斑粉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粉蝶科,展翅約70~80公分。大型的粉蝶,翅正面底色白色,翅脈為黑色,後翅腹面及前翅腹面前端為黃色,色彩特殊容易辨識。雌雄蝶斑紋與雄蝶相似,但雌蝶翅膀表面黑色斑紋較雄蝶發達。幼蟲食草為白花菜科的銳葉山柑,主要分佈在中低海拔山區。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茶斑蛾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斑蛾科,展翅寬約57~74公釐,前翅底色為黑色,散佈許多橢圓形白斑,並約略排成條狀。後翅中央為黃色,翅端為黑色並具有白斑,外側翅脈上具有藍色金屬光澤條紋,雌雄蛾外觀差異不大。主要分佈在中低海拔山區,夜晚具有趨光性。幼蟲食草為茶科植物和野牡丹科植物。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白條斑蔭蝶

攝影:陳順天

觀察筆記

鱗翅目蛺蝶科,展翅約70~83公釐,翅膀底色為黑色,翅膀上下表面均有白色點狀或條狀的斑紋,後翅腹面顏色較淺,斑紋略帶黃色,雌雄蝶差異不大。分佈廣泛,主要分佈在低海拔山區。成蟲喜歡吸食樹液和腐爛水果,也會吸食水分和動物的排泄物,本種是蛇目蝶中少數不具有眼紋的種類。幼蟲食草為禾本科綠竹和桂竹等竹類植物。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黃三線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蛺蝶科,展翅約35~40公分。翅背面底色為黑褐色,展開時,前後翅有明顯的三條橙色帶狀斑紋,排列成「三」字型。雌蝶體型較大、翅形較圓,顏色稍淡。幼蟲食草為蕁麻科苧、麻水麻、冷清草、水雞油等植物。主要分佈於平地至中低海拔山區。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台灣波紋蛇目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蛺蝶科,展翅約35~40公釐。體色為茶褐色,翅腹面具有波狀雜紋,後翅的腹面有三枚眼紋。雄蝶前翅眼紋較雌蝶小或不明顯,部分個體則完全消失。幼蟲食草為禾本科植物,喜歡在林緣較陰暗的環境出現。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台灣波紋蛇目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蛺蝶科,展翅約40~45公釐。體色為暗茶褐色,翅腹面具有淡色條紋貫穿前後翅,其外緣則有數枚眼紋。幼蟲以禾本科植物為食,主要生活在林下或林緣道路旁,比較不喜歡陽光。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小三線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蛺蝶科,展翅約42~52公釐。翅膀底色為黑,翅膀展開時可以看見由三條白色帶紋貫穿前後翅並排成「三」字型,而中央白色帶紋較寬。幼蟲食草為豆科的葛藤等植物。分佈於中低海拔山區,喜歡曬太陽吸食樹液、花蜜、及腐果。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黃蛺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蛺蝶科,展翅約48~58公釐。翅外緣有不規則突起。翅膀表面為橙黃色具有許多點狀黑色斑紋,有如花豹的斑點。雌雄蝶差異不明顯。幼蟲食草為桑科的葎草。主要分佈在平地至低海拔山區。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白條黑蔭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蛺蝶科,展翅約48~58公釐。體色為黑褐色,前翅近前端處具有白色帶狀斑紋,其外緣則有兩枚眼紋,後翅亞外緣具有六枚大小不一的眼紋,雌雄蝶差異不大。幼蟲以禾本科桂竹為食,主要生活在中低海拔山地。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黑擬蛺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蛺蝶科,展翅約50~60公釐。翅膀兩面均為暗褐色,斑紋以褐色為主但有深淺的差異,眼紋不明顯。前翅前外緣具有一明顯突出,後翅則具有短尾突,雌雄外觀差異不大。幼蟲食草為台灣麟球花和賽山藍等。主要分佈在中低海拔山區。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琉璃蛺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蛺蝶科,展翅約58~65公釐。翅膀表面為藍黑色,翅背面具有一條連接前後翅靠外緣的淺藍色帶狀條紋。翅腹面斑紋色彩雜亂。雌雄差異不明顯。幼蟲食草為菝契科植物,主要分佈在中低海拔山區。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姬雙尾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蛺蝶科,展翅約60~70公釐。翅膀底色水青色,具有黑色與紅褐色明顯的條紋,後翅具有兩對明顯的尾突。前腳退化而縮小,僅以四隻腳站立。飛行速度快,且頗為敏感不易接近,專心進食時卻較容易失去警覺。幼蟲食草為山黃麻、台灣朴樹等植物。主要分佈於中低海拔山區。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細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蛺蝶科,展翅約60~75公釐。翅膀底色為黃褐色,翅脈具有黑色細紋,翅緣具有黑色鋸齒紋,且有橙黃色的斑點。雌雄差異不大,僅體型較大及黑色斑紋較發達。幼蟲食草為蕁麻科之植物,常常在一棵植物上看見不少的幼蟲一起進食,成蟲飛行速度較慢。主要分佈在中低海拔山區。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琉球紫蛺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蛺蝶科,展翅約65~90公釐。雄蝶翅表面黑色,具有數枚藍紫色斑紋。雌蝶外觀則近似紫斑蝶類,是一種擬態現象。幼蟲食草桅杆鼠、榕樹及金午時花等。主要分佈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黑脈樺斑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蛺蝶科,展翅約70~80公釐。翅膀橙色,前翅近翅端處具有一白色橫紋,翅緣具有許多白色小斑紋,外型與顏色樺斑蝶類似,最大的差異是本種各翅翅脈上有明顯的黑色條紋,故名黑脈樺斑蝶。只要分佈在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幼蟲食草為蘿藦科的蘭嶼牛皮消和台灣牛皮消等植物。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琉球青斑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蛺蝶科,展翅約75~85公釐。翅膀密佈淡青色的斑紋和條紋,前翅中室內斑紋斷成兩截,前緣內側有一條較細長的斑紋。雄蝶後翅上並無性斑,幼蟲食草為蘿藦科的歐蔓及牛皮消等的植物,為台灣常見的蝴蝶之一。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玉帶鳳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鳳蝶科,展翅約70~90公釐。雄蝶後翅中央有一條白色橫紋,是最大的特徵。雌蝶有兩型,其中一型與雄蝶幾乎相同,不過顏色稍淡。另一型的外觀則擬態紅紋鳳蝶,不過腹部為黑色,與紅紋鳳蝶的紅色不同。幼蟲以芸香科植物為食。主要分佈在低海拔山區。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黑鳳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鳳蝶科,展翅約80~90公釐。雄蝶翅膀表面底色為黑色並帶有一點藍色光澤,後翅前緣有一條米色斑紋。雌蝶體型與雄蝶相似,不過翅膀表面顏色較淡,且後翅無米色斑紋。中低海拔常見的鳳蝶之一。幼蟲食草為雙面刺等的芸香科植物。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琉璃紋鳳蝶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鳳蝶科,展翅寬70~80公釐。雄蝶翅膀底色為黑色,並散佈許多金綠色鱗片。後翅中央具有一塊金綠色斑紋。後翅腹面外緣附近有明顯的弦月紋。雄蝶前翅表面具有絨毛狀性斑。雌蝶翅膀底色較淡,不具性斑,金綠色斑較小。幼蟲時草為芸香科的三角虌、飛龍掌血及雙面刺等。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帶錨紋蛾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鱗翅目錨紋蛾科,展翅28~35公釐。觸角絲狀,橙色。體翅褐色。唯前翅紅斑呈斜帶,無錨柄凸狀紋。緣毛橘紅色稀少不顯著,橘紅色斜帶有較濃色至黃橘色的個體變異。翅腹面中室有三塊灰白斑,但無黑色方塊斑,反面色調也有較濃赤褐色至黃褐色的個體變異。成蟲於白天活動,常被誤認為蝴蝶,幼蟲以蕨類植物為食,主要分佈於低海拔山區。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