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

第一頁 第二頁 第三頁 第四頁 第五頁 第六頁 第七頁 第八頁 第九頁 第十頁

豆芫菁 紅螢 埋葬蟲 偽金花蟲 大偽瓢蟲

D-121

D-122

D-123

D-124

D-125

 圓點捲葉象鼻蟲

綠艷捲葉象鼻蟲 菊虎 蓬萊帶紋象鼻蟲 大黑艷蟲

D-126

D-127

D-128

D-129

D-130

 八條瓢蟲 赤星瓢蟲 大十四星裸瓢蟲 七星瓢蟲 灰帶黃裸瓢蟲

D-131

D-132

D-133

D-134

D-135

 星點褐瓢蟲 台灣山窗螢(幼蟲) 山窗螢(幼蟲) 橙螢 黑翅螢

D-136

D-137

D-138

D-139

D-140

素材名稱

豆芫菁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芫菁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體長約14至27公釐,體色除頭部為紅色外其他部分為單純的黑色,身體部分地方具有灰色短絨毛。成蟲主要於夏季出現在中低海拔地區,為植食性昆蟲,經常成群出現在莖葉或花上啃食。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紅螢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紅螢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成蟲體色為紅色,無發光器,外型類似螢火蟲,常常被誤認。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埋葬蟲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埋葬蟲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為腐食性昆蟲,以動物的屍體為食,亦被稱為大自然的清道夫。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偽金花蟲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偽金花蟲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翅鞘為單純的黑褐色,密佈凹點和細毛。成蟲經常出現在林下環境。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大偽瓢蟲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偽瓢蟲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體色為黑色,翅鞘兩側邊緣各具有兩個黃色斑點,腿節紅色,觸角及腳部脛節及胕節為黑色。成蟲為食菌性,身體具有特殊的氣味。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圓點捲葉象鼻蟲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捲葉象鼻蟲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體長約7公釐左右,體色為橙色。前胸背板、翅鞘及小盾板具有黑色圓形斑點,翅鞘斑點處疣狀隆起不明顯,後腿中部具有明顯的黑色橫紋。成蟲主要出現在中低海拔山區,寄主植物為殼斗科植物。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綠艷捲葉象鼻蟲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捲葉象鼻蟲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體長約7至8公釐,體色金屬光澤的綠色,並具有銅紫色的反射。雄蟲前胸背板兩側各具有向前的刺狀突起,雌蟲則無。成蟲主要出現在夏季,寄主植物為羅氏鹽膚木。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菊虎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菊虎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中小型昆蟲,形狀近似天牛,但翅鞘較柔軟且觸角較短。成蟲及幼蟲均為補食性。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蓬萊帶紋象鼻蟲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象鼻蟲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體長約8至15公釐,體色為灰褐色,前胸背板中央有白色細縱紋,前胸背板測邊至翅鞘中部各有一道連續的白色斜紋,並在翅鞘中部接合。主要出現在夏季,中低海拔林緣底層的草叢中可見。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大黑艷蟲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黑豔蟲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體長約40至46公釐,體色黑色,具有光澤。翅鞘具有明顯縱溝。主要棲息在朽木堆中,夜晚具趨光性,是中低海拔最常見的黑豔蟲。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八條瓢蟲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瓢蟲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體色為橙黃色至橙色,雌雄外觀無明顯差異,翅鞘兩側各具有黑色大橫紋四列,最末端橫紋不明顯,個體花紋的變異頗大。分佈於平地至低海拔地區,成蟲偶有趨光性。成蟲及幼蟲均以蚜蟲為食,是蚜蟲類的天敵。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赤星瓢蟲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瓢蟲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體長約為5.2至6.1公釐,翅鞘為黑色,翅鞘兩側各具有明顯的紅色大斑點。廣泛分佈於中低海拔地區。成蟲及幼蟲均以蚜蟲為食,是蚜蟲類的天敵。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大十四星裸瓢蟲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瓢蟲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體長約為5至7公釐,翅鞘底色為橙褐色,翅鞘兩側各具有七枚黃色斑點。主要分佈於中海拔地區,成蟲具有趨光性。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七星瓢蟲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瓢蟲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體長約為6.5至7.5公釐,翅鞘為橙紅色,具有數共七枚黑色斑點。分佈廣泛,但較少成群出現。成蟲及幼蟲均以蚜蟲為食,是蚜蟲類的天敵。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灰帶黃裸瓢蟲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瓢蟲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體長約為6.5至8公釐,翅鞘底色為鮮黃色,翅鞘兩側各具有七條灰色縱紋,縱紋寬度依個體不同而略有差異。分佈於中海拔地區,成蟲具有趨光性。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星點褐瓢蟲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瓢蟲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體長約為6至7.5公釐,體色為黃褐色,體背具有數枚細小黑點。成蟲具趨光性,長成群出現在燈光下,分佈廣泛,從低海拔至高海拔地區都可發現。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台灣山窗螢(幼蟲)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螢科,幼蟲為陸生性,體型與山窗螢類似,可以下列兩點特徵辨識,本種幼蟲尾節較鈍,山窗螢較接近三角形,本種個體節末端邊緣較圓鈍,山窗螢則較尖銳。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山窗螢(幼蟲)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螢科,幼蟲為陸生性,體型與台灣山窗螢類似,可以下列兩點特徵辨識,本種幼蟲尾節較接近三角形,台灣山窗螢較鈍,本種個體節末端邊緣較尖銳,台灣山窗螢則較圓鈍。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橙螢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螢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幼蟲陸生性,以蝸牛蚯蚓或節肢動物的屍體為食,雄蟲體色為橙色,體長約為12至15公釐,雌蟲體色為橙色但翅完全退化,體長約為25至27公釐,成蟲發出黃綠色螢光,主要出現在海拔2000公尺以下山區,10至12月份間常見。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黑翅螢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螢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幼蟲陸生性,以蝸牛蚯蚓或節肢動物的屍體為食,雄蟲體長約為7.6至8.8公釐,雌蟲體長約為10.1至11公釐,成蟲發出黃綠色螢光,主要出現在海拔1500公尺以下山區,發生期在3至6月份間,常有大量發生的現象,是台灣螢火蟲中數量頗多且容易觀察的種類。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