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

第一頁 第二頁 第三頁 第四頁 第五頁 第六頁 第七頁 第八頁 第九頁 第十頁

大擬叩頭蟲 台灣深山鍬形蟲 高沙深山鍬形蟲 兩點鋸鍬形蟲(雄) 兩點鋸鍬形蟲(雌)

D-141

D-142

D-143

D-144

D-145

 台灣肥角鍬形蟲 葫蘆鍬形蟲 雙鉤鋸鍬形蟲 細赤鍬形蟲 扁鍬形蟲(雄)

D-146

D-147

D-148

D-149

D-150

 扁鍬形蟲(雌) 紅圓翅鍬形蟲 衣魚 薄翅大螳螂 寬腹螳螂

D-151

D-152

D-153

D-154

D-155

 寬腹螳螂 大蚊 食蟲虻 食蟲虻 肉蠅

D-156

D-157

D-158

D-159

D-160

素材名稱

大擬叩頭蟲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擬叩頭蟲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體長約10至16公釐,體色除前胸背板為橙紅色外均為黑色,並具有光澤,前胸背板中央及兩側具有黑色斑點。成蟲主要出現在中低海拔地區。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台灣深山鍬形蟲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鍬形蟲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幼蟲以朽木為食,成蟲夜晚具趨光性,雄蟲體色紅褐色至黑褐色,體長約3.5至8.5公分,雌蟲深黑褐色,體長約2.7至4.5公分,台灣特有種,分佈於中低海拔山區。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高沙深山鍬形蟲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鍬形蟲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幼蟲以朽木為食,成蟲夜晚具趨光性,雄蟲體色紅褐色至黑褐色,體長約4至8.3公分,雌蟲深黑褐色,體長約3至4.7公分,台灣特有種,分佈於中高海拔山區。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兩點鋸鍬形蟲(雄)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鍬形蟲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幼蟲以朽木為食,成蟲夜晚具趨光性,體色為黃褐色,前胸背版兩側具有一個明顯的深色圓斑,雄蟲體長約2.5至7公分,雌蟲體長約2至3.5公分,分佈於中低海拔山區,雄蟲個體差異頗大,便適時宜多注意。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兩點鋸鍬形蟲(雌)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鍬形蟲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幼蟲以朽木為食,成蟲夜晚具趨光性,體色為黃褐色,前胸背版兩側具有一個明顯的深色圓斑,雄蟲體長約2.5至7公分,雌蟲體長約2至3.5公分,分佈於中低海拔山區,雄蟲個體差異頗大,便適時宜多注意。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台灣肥角鍬形蟲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鍬形蟲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幼蟲以朽木為食,成蟲夜晚具趨光性,體色為黑色,雄蟲體長約1.7至4.2公分,雌蟲體長約1.3至2.4公分,分佈於中低海拔山區。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葫蘆鍬形蟲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鍬形蟲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幼蟲以朽木為食,成蟲夜晚具趨光性,體色為黑色,體長約2.5至3.3公分,大顎粗短前端略向上彎,雌雄個體外型無明顯差易,頗難分辨,分佈於中低海拔山區。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雙鉤鋸鍬形蟲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鍬形蟲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幼蟲以朽木為食,成蟲夜晚具趨光性,體色紅褐色至深黑褐色,雄蟲體長約1.9至3.6公分,雌蟲長約1.6至2.2公分,分佈於中海拔山區。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細赤鍬形蟲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鍬形蟲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幼蟲以朽木為食,成蟲夜晚具趨光性,體色黃褐色至褐色,雄蟲體長1.8至4.5公分,雌蟲體長約1.5至2.2公分,分佈於中海拔山區。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扁鍬形蟲(雄)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鍬形蟲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幼蟲以朽木為食,成蟲夜晚具趨光性,體色黑褐色至黑色,雄蟲體長約2.7至7.2公分。雌蟲體長約2.5至4.1公分,廣泛分佈於平地至中低海拔山區,是相當常見的鍬形蟲之一。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扁鍬形蟲(雌)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鍬形蟲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幼蟲以朽木為食,成蟲夜晚具趨光性,體色黑褐色至黑色,雄蟲體長約2.7至7.2公分,雌蟲體長約2.5至4.1公分,廣泛分佈於平地至中低海拔山區,是相當常見的鍬形蟲之一。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紅圓翅鍬形蟲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鞘翅目鍬形蟲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幼蟲以朽木為食,體色為紅褐色至黑褐色,多數個體僅翅鞘為紅褐色,部分個體翅鞘較深呈黑褐色,雄蟲體長約2.9至5公分,雌蟲體長約2.8至4.2公分,分佈於中低海拔山區。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衣魚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總尾目衣魚科,體細長,無翅,被鱗毛。觸角絲狀多節;腹末端具一根中央尾絲及一對尾毛,均為絲狀多節,甚長。屬無變態昆蟲,幼蟲稱仔蟲。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薄翅大螳螂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螳螂目螳螂科,體長約為55至68公釐,體色為綠色,頭部及前胸背板略帶紫灰色,前翅外側緣綠色,其他部分為透明。主要出現在春夏二季,分佈於中低海拔山區,具有趨光性,為補食性昆蟲,經常在枝椏或草叢樹葉間活動,以優異的保護色偽裝,以捕食其他昆蟲,產卵時雌蟲將螵蛸產於樹幹或小枝上。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寬腹螳螂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螳螂目螳螂科,體長約為55至70公釐,體色多為綠色或黃綠色,腹部特別粗大,中央多具有兩個白色斑點。主要出現在春秋二季,分佈於平地至低海拔地區,為補食性昆蟲,經常在枝椏或草叢樹葉間活動,以優異的保護色偽裝,以捕食其他昆蟲,產卵時雌蟲將螵蛸產於樹幹或小枝上。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寬腹螳螂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螳螂目螳螂科,體長約為55至70公釐,體色多為綠色或黃綠色,腹部特別粗大,中央多具有兩個白色斑點。主要出現在春秋二季,分佈於平地至低海拔地區,為補食性昆蟲,經常在枝椏或草叢樹葉間活動,以優異的保護色偽裝,以捕食其他昆蟲,產卵時雌蟲將螵蛸產於樹幹或小枝上。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大蚊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雙翅目,大型的蚊類,但並不會咬人和吸血,大紋身體翅膀及腿相當修長,飛行的樣子有點笨拙,由於體型大後翅特化的平均棍很容易觀察,翅膀透明,部分種類具有斑紋,也是田野間常見的昆蟲。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食蟲虻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雙翅目,捕食性的蠅類,複眼發達,許多種類身體覆滿長毛,樣子頗為駭人,飛行的速度很快,而且相當敏感不易接近。因為會捕食其他小型昆蟲,所以常被利用做為生物防治的昆蟲。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食蟲虻

攝影:陳順天

觀察筆記

雙翅目,捕食性的蠅類,複眼發達,許多種類身體覆滿長毛,樣子頗為駭人,飛行的速度很快,而且相當敏感不易接近。因為會捕食其他小型昆蟲,所以常被利用做為生物防治的昆蟲。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

素材名稱

肉蠅

攝影:左漢榮

觀察筆記

雙翅目肉蠅科,體長約10~12公釐體色為灰黑色,複眼紅褐色,體背毛粗而明顯,體背具有數條黑色縱紋,飛行速度快。經常出現在有腐肉或腐屍的場所,為卵胎生的昆蟲,蠅卵留置在雌蠅腹部中,孵化成幼蟲後再產出來。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環境教育